,也就無所謂生死,前進一步是生,後退一步是死,完顏宗翰的兩個千戶,率領兩支敢死隊,就是為大軍開路,護住兩翼,掩護大軍透過。

戰,是死戰,人,是死士。完顏宗翰也是殺得性起,第一次沒有聽取完顏希尹的意見,以硬對硬,兩個千人隊撲上去,不等宋軍喘口氣,又是兩個千人隊撲上去,一度攻上了二師把守的左翼,師長成寶峰親自率領師屬警衛營上陣,這是師長成寶峰的一支勁旅,配置的,不是大宋常見的手刀,而是唐橫刀的宋代版,稱為“宋刀”,直刃,厚脊,比大宋手刀足足長出一個刀頭,劈、砍、刺、削,這是趙構優質鋼的一個試點,新鍛法鍛打而成。現在看來,效果驚人,這款兵器,首先就佔了“長、利”優勢,金兵的彎刀、狼牙棒,被一刀削上去,就是兩段。唐橫刀的不足就是造價高昂,但在趙構已經小型化量產的優質鋼面前,都不是事兒。

趙構正在構建軍隊配置制式化的模式,騎兵分輕裝和重灌兩種,輕裝突擊,重灌陷陣,所用兵器,就是宋刀和重斧;步卒皆是重甲,持錐槍,配手刀,錐槍槍頭用優質鋼全部代替,其鋒利程度,當下的金兵的鎖甲、皮甲均能形成貫通傷,對付西夏瘊子甲,也能破甲三寸,形成致命傷害,關鍵是,趙構改制了槍頭樣式,就像一個後世鼎鼎大名的三稜軍刺的放大版,突出了直刺功能,形成的創口,任何人看上去,心裡都是驚悚萬分。

等成寶峰吃掉這兩千人的掩護後隊,金兵的大隊人馬,已經殺出重圍,但這次金兵付出的代價足有六七千人,順帶著,幾名久經沙場的猛安和謀克,命喪沙場,這才是完顏宗翰咬著牙心疼的地方。金國的猛安、謀剋制度,就是建立在首領強大無比的基礎上,首領一但喪命,這個部落極有可能被其他部落吞併,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引起金國內部的結構變化,尤其是軍隊的控制上,完顏宗翰實在是不願意看到這個局面,但嚴酷的現實就擺在面前,殺不出一條血路,都得死在這裡。

趙一德的第二軍,一場伏擊戰下來,前前後後,居然幹掉了近一萬金兵,實打實的一口“肥肉”吞到肚子裡,一個個美滋滋的“嘴上流油”,別的都不稀罕,幾千匹戰馬,可是惹得人眼紅心跳啊,誰不知道大帥的重騎計劃,有了馬,才好和大帥討價還價啊?

但這一萬人的金兵,也是趙一德的第二軍用六千多人的代價換來的,雖然佔據地利優勢,但損失這麼大,也是出乎趙一德和劉浩的意料,每次戰鬥結束,戰地總結就會在第一時間交到趙構手裡,等整個戰役結束,趙構會覆盤回顧總結這次戰役的得與失。

但真正的慘烈激戰,卻是劉勇的第三軍和完顏婁室的驚天大對決。

完顏婁室率領兩萬金兵精銳,急速前行,撲向土嶝寨的時候,也正是劉勇的第三軍全軍發力的時候。土嶝寨嚴格來講,就是幾段土圍子圈起來的土寨,牆垣不高,僅僅有三四米高,卻是依山起勢,處於咽喉之地,背後,就是長城關口神池,出了神池,就是朔州,這是金兵最後唯一北撤而歸的通道。

劉勇兵貴神速,但卻是在山地急行,速度怎麼也提不起來;金兵是後發先至,佔了騎兵的優勢,兩軍基本上是前後腳趕到土嶝寨。但完顏婁室的戰場應對,卻比劉勇高出許多,不愧是金兵眼裡的第一戰將。他迅速兵分兩路,命令自己的副手完顏茂德率領一個萬人隊搶先佔領土嶝寨,自己則率領著他的最精銳的一萬摺合本部披甲親軍,擋在劉勇前出的道路上,阻擊劉勇的第三軍。

狹路相逢勇者勝,金兵命系生死之戰,宋軍關乎一軍榮譽。劉勇的第三軍挾初戰之勝威,婁室的嫡系部久經戰場考驗,矛的鋒利,盾的堅固,皆在土嶝寨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