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暗流在湧動(第2/3頁)
章節報錯
無神論者,但穿越而來,有什麼變故徵兆,自己也說不清,還是小心為妙。
他一骨碌爬起來,卻發現自己還是個光屁溜兒,急忙找衣服穿上,好在田姜二人已經見慣,急忙過來幫忙,趙構穿戴整齊,早飯也沒有吃,昨夜高進稟報,汪若海今天會趕過來,他還有許多事情要處理,趕緊得離開。“溫柔鄉既英雄冢”,古人誠不欺我。
北道總管趙野,並沒有去嵩山崇福宮修養,雖然他提舉崇福宮,但這是個虛名,也並不想真正前去。他有病不假,心裡不甘,才是真的。
大名知府張愨提醒過他,可他沒有當一回兒事,趙野既是宗室,也掌握兵權,張愨剛剛到任,不敢,也沒有資本和趙野對抗,趙野還身兼著門下侍郎、翰林大學士,文武一身,祖籍開封,用現在的話講,高幹出身,文武兼修,天子門下。趙構雖然是九王爺,但趙野依然心裡看不起,他在開封,就知道趙構的斤兩,但趙野並不知道,此趙構,可不是當初東京城裡的趙構。
他被“勸勉”在家休養,還是趙構看在宗室的老臉上,也沒有過多的為難他,還在總管宅子裡住著,養病嗎,就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
給趙構遞信過去,就是個試探,趙構準了,沒有客氣地挽留。趙構就沒有多想,既然是真有病,還是心腦血管疾病,是該靜養,也沒有什麼問題,並沒有想到這是趙野的試探之舉。
趙野起初是想抻一下趙構,畢竟要面子嗎?可是,手下的幕僚、將領卻不是這麼想,這些人習慣了高高在上的感覺,一下子掉了下來,什麼心思都有。人,就是如此私心作祟,還口頭上大義高舉,在宋朝,尤甚。
當初設四輔為京畿屏障時,同時設有四道都總管,趙野為北道都總管,權力有多大:“事得專制,財得通用,官得闢置,兵得誅賞,緩急,則得羽邀召集,飛衛京師。”
這麼大的權力,一下子沒了,任誰,會沒有想法?
都副總管顏岐就是其中之一,受趙野一事牽連,顏岐賦閒在家,並沒有監視居住,這倒是讓顏岐有了上下串聯的機會,能當上北道副都總管,豈是無能之輩。
當這個利益的雪球越滾越大的時候,趙野再想停下來,已經是不可能了,打消趙野最後顧慮的,恰恰是趙構的“土地改革”試點——大名府。
能擁有“靖園”和“康園”的趙野,任北道總管期間,權傾大名府三府十五縣,實實在在的是大名府第一號地主。加上手底下各路神鬼,趙構要想動土地這根“紅線”,這就不知道要觸動多少人的利益神經了。
趙構最近接到的,都是壞訊息。
張大梁自東京訊息,靖康官家和太上皇都被借賞燈之名,扣在劉家寺大營(趙構並不知道,當夜完顏宗翰就將二聖轉移到青城齋宮宗翰大營)。而且,在得知趙桓的幾位帝姬神秘消失後,大怒。趙桓的答覆卻是被金兵虜去,有指證,有人證,的確有一股金兵進城了。宗翰下令徹查,卻是完顏宗望的一個百人小隊催促根括銀跟著進了城,卻又打發了靖安司的人,獨自前往各個大臣府邸蒐括,也確實帶回了許多歌姬女眷,藏在各自的大帳,完顏宗翰和完顏宗望大怒,下令將這百人隊上自謀克,下到士卒,全部梟首示眾。但這卻成了一樁無頭公案,人,再也說不清了。
完顏宗翰冷靜下來,還是覺得是有蹊蹺,卻又不知道哪個環節出了錯,徹查下去,又發現茂德帝姬趙福金和康王的一家子,幾乎是前後同時消失,這下金兵二帥再傻,也知道內部出了岔子。一路追查下來,卻沒有任何紕漏,曾經懷疑過蕭慶,但詢問下來,都是死人過城,大宋民間最忌諱這個,何況皇宮大內。雷遠這裡,金兵值守猛安蘇力安,信誓旦旦說沒問題,他親自驗看,也問過高繼堯和楊天吉等漢臣,的確有燈靈童子一說,各色人等也對的上,上元節賞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