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5章 塞外春來到(第3/3頁)
章節報錯
,比較集中的這一段時期,或許是三五年,或許是十來年,更有可能會是半個世紀。
作為趙構,這些年為什麼致力於開疆拓土,發展經濟,就是要打造全世界的和美與共,大家是一個大家庭,有困難,要集體扛。
如果僅限於大宋本土,趙構相信,再有十年二十年,也能應對自如。但如果整個北方、西域、漠北全部發生災情,面對如此大的天災,他們要生存下去,唯一的辦法就是集全族之力南下和東征,向大宋這塊美美的肥肉一頭撲過來,就像餓狼一樣。
如果那個時候,大宋面臨的,不僅僅是天災,更重要的是人禍引發的戰爭。
孰輕孰重,趙構作為後來人,怎麼能不明白?所謂未雨綢繆,不外如此。
現在,整個歐洲大陸盡在我手,印度洋和太平洋已經是大宋艦隊的天下,皇后大陸、朵力半島等飛地,已經為內地輸送活力,整個大宋的戰略儲備已經完成全面佈局。不說別的,單糧食這一項,足以應對未來五到十年沒有問題。
至於能源,隨著科學技術的開發,火煤和火油,已經成為大眾能源需求,雖然現在的技術還談不上高科技,屬於粗放型,但是這也領先這個世界幾乎是百年前沿,天機院小型蒸汽機已經進入試驗執行階段,據說反應良好,鋼鐵冶煉技術正日新月異創新發展,鐵路的發展已經開始,趙構要在未來五十年,打造新的交通格局,那個時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大國崛起和復興。
復興百年計,三代人使命。
這就是趙構心中的宏偉藍圖,面對這樣一個跨世紀的藍圖締造者、實踐者,趙構要培養的,可不單單是德王、寧王這一代人。
趙構指示寧王,開放葉密立龍骨河榷場,關閉西夏自管區黑水鎮燕軍司額濟納榷場和大宣路大鹽濼榷場,讓鹹平路總督李純致信汪古部那顏阿忽刺,到大同府覲見寧王。
寧王現在是“欽命皇議殿西域巡查使”“欽命皇議殿賑災救災委員會副主任兼前線指揮部總指揮”,節制西域諸軍各府,有便宜行事之權。
趙構不偏不向,德王、夏王歐洲大戰歷練,接下來就是寧王放出去替自己分憂,自己的兒子,該使喚還是要使喚的。
不過這次趙構為寧王派足了幫手,飛狼軍和背嵬軍都配屬給了寧王,大西域自管區和塞北自管區都在他的督查範圍,就是歐洲自管區,汪伯彥也接到了命令,要全力配合寧王的這次賑災救災行動。
汪伯彥更是無話可說,不就是因為當初寧王的事情自己跌落神壇,多虧趙構網開一面,這才有了政治生涯的第二春,這下寧王外巡,自己再做不好,那就只能怪自己老糊塗。
無形中,寧王的權利達到了頂峰,即使在監國期間,也沒有這麼大的權利。
寧王大同府設立欽命行營,一道道命令從這裡發出去,整個大西北軍民人等,全部投入到抗擊災情的大戰之中。
一直到五月,災情得到基本控制,補種的春小麥和春玉米等農作物,長勢良好,紅薯、土豆等高產農作物大量補種,加上已經到位的賑災糧食儲備,整個大西北基本上走出了災情的陰影。
寧王的名聲在大西北再度成為老百姓頂禮膜拜的物件。
寧王卻從大同府轉道高昌府,開始二輪巡查災後重建事宜,這次,隨隊護衛的,顧衛國的飛狼大軍。
張憲的背嵬軍,已經提前前往葉密立,和飛鷂師匯合,駐紮塔城軍事基地。
這裡,距離龍骨河榷場只有不到一百里。
這裡,才是寧王開闢的第二條戰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