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關內城遠無外城高大,卻建在通往身後秦嶺的要道之上,自成一體。 太守楊仲正和南宮劍說話間,從內城樓下,上來五人。 為首一人,身材偉岸,錦衣素服,卻是驚濤堂堂主諸葛驚濤,只是少了腰上兩把短戟。 他身後跟著四人。 其中兩人,是驚濤堂的大將,鎖鏈吳德旺和銅錘巴爾圖,風塵僕僕,飽經風霜。 另外兩人一胖一瘦,都身穿普通士卒裝扮。 那胖子面色白淨,皮滾肉圓,腰間插著一把蛇一樣的怪劍。 另一人身材嬌小,赤手空拳,低著頭,陰影之下看不清本來面目。 太守楊仲認得諸葛驚濤,匆忙行禮: “諸葛堂主有禮了,你們怎會趕來這兒,卻正好碰上這場戰事?” 諸葛驚濤回禮道: “聽聞匈奴進犯中原,我驚濤堂豈能坐視不管?” “原本我帶著下屬就在不遠處辦案,見到潼關狼煙四起,知道戰事緊急,便趕來相助,希望太守大人莫要見外。” 南宮劍也知道驚濤堂的大名,同諸葛驚濤帶來的人紛紛見禮。 諸葛驚濤非常同意南宮劍的意見。 “南宮將軍有膽有魄。” “前面咽喉要道正是匈奴人無法逾越的險要之地,我可以派手下協助將軍一同把守。” 他說完,將手一招,身後四人拱手得令。 太守楊仲和南宮劍大喜,點了一千人馬,由南宮劍率領,趁匈奴大軍未到,一起去往城前要道駐防。 原來諸葛驚濤一行,在天堂有路找到了出口,躲過了牡丹塢的浩劫,接到冥王手令,先行趕往潼關,正好趕上匈奴攻城。 諸葛驚濤讓劍如蛇古萬和紅裙豔刀沐仙兒易容改裝,帶著鎖鏈銅錘,騙過了太守楊仲的信任。 他派身後四人跟著南宮劍去了要道,此時站在太守楊仲身旁,一臉冷笑……。 京都大將費允年,率領三千人馬,離開京城,星夜行軍,趕往潼關救援。 一路上百姓流離失所,紛紛往後方逃難。 清晨,離潼關四十里開外,費允年望見前方狼煙滾滾,不由得快馬加鞭。 他一邊急行軍,一邊對左右將士說道: “前方升起狼煙,潼關已經遭到了匈奴進犯,各位將士隨我速去增援。” 正午時分,他們的軍隊轉過一個山坳,只見數十名丟盔卸甲的守城士卒,抱頭鼠竄,狼狽不堪,從遠方奔襲而來。 “怎麼?我到底還是來晚了?” 費允年大感戰事不利,捉住一個士兵問話: “潼關城現在是什麼情況?” 那士兵負了肩傷,焦頭爛額,哭著答道: “匈奴大軍一早攻城,現在潼關內外城池都已經被攻破了……。” 費允年大驚失色。 “匈奴一早攻城,爾等只半天時日就被攻破?” “潼關佔有天險,是抵禦賊寇的最佳屏障,如何能被輕易攻破?” “鎮守潼關的大將楊仲,就算再不濟,只要於絕壁險要之道駐守人馬,匈奴縱有千軍萬馬也輕易不能越過。” “你們剛剛升起狼煙,我大軍還未趕到,這潼關就失了守?卻是為何?” 那士卒垂淚道: “回稟大人,今日鄭擒虎將軍戰死,失了外城。” “南宮劍將軍率隊在要道駐防,卻不料軍隊裡面出了奸細,裡應外合,攻破險要之道,南宮劍將軍也身首異處。” “楊仲太守原本還想在內城殊死抵抗,卻也被奸細捉為人質,潼關這才失手。” 聽完,大將費允年仰天長嘆: “唉……,到底仍是來遲一步……。” “好好的鎮守潼關,怎會有奸細混入?” 士卒哭訴道: “是驚濤堂的人,由諸葛驚濤率領。” “他們不知怎地背叛了朝廷,卻投靠了匈奴賊寇。” 費允年怒道: “黃尚書早已揭發了驚濤堂諸葛驚濤的罪行,天子卻未加重視,被他逃了出來,卻來到這裡向外族賊寇獻媚,真是可恥可恨。” 他叫手下聚集從潼關城逃出來的敗軍,整頓人馬,安營紮寨,派出探子繼續往潼關探聽訊息。 不多時,探子回報,果如敗軍所說,潼關城被奸細裡應外合獻予匈奴,太守楊仲被生擒,其餘士卒幾乎死傷殆盡,僅有數百人突圍。 匈奴單于在城內大宴諸王,休整人馬,似乎還沒有繼續進軍的勢頭。 潼關城後,除了秦嶺山地,再無天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