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李代桃僵(第1/2頁)
章節報錯
幾名護麟衛將戶部侍郎拖了出去。
大理寺卿回頭看眼,見他淚流成河,滿面悲愴,自己也不由得心驚。
站隊,說好聽點是找個靠山,說難聽點就是一場豪賭。
站對了,等事成那天自然風光無限,但也有在這條路上成為犧牲品的,戶部侍郎就是最好的例子。
倘若站錯了,後果不堪設想,要麼死,要麼生不如死。
大理寺卿看了眼站在前頭的年丞相,更堅定了要追隨他站中立的想法。
事情到此,太子黨的人皆鬆了口氣。
用一個不忠不義的掌櫃,換一個戶部侍郎,他們不僅是賺了,而是賺得盆滿缽滿啊!
可就在大理寺卿要起身入例時,有一人站了出來:“皇上,臣有一處不明。”
大理寺卿本就如驚弓之鳥,被這麼一嚇,還沒完全站直的腿一軟,“撲通”又跪了回去。
他面色如紙,汗如豆大。
說話的是賢王秦澤海。
秦奉天前幾年就自請不上朝了,所以替他在朝堂周旋的是賢王以及慶王黨的人。
秦澤海走到大理寺卿旁邊,垂眸睨了他一眼,眼中蘊蓄著怒意和不屑。
他最瞧不起的就是刻板守舊,死都不懂得迂迴的老古板。
很顯然,年丞運、大理寺卿都是老古板,中立派的人更是!
他明明已經派人送了禮到大理寺,希望大理寺卿能懂他的意思,在呈詞上做些手腳,好讓皇帝對太子失望。沒想到那份禮連大理寺都沒進去,就完璧歸趙了。
若非如此,秦君鬱還能好好地站在這嗎?
他失了一個得力助手,秦君鬱卻全身而退,他怎能嚥下這口氣!
如果他受的傷是十分,那也要讓秦君鬱承受五分!
一想到這,秦澤海就怒上心頭。
他跪了下來,“皇上,臣覺得此案疑點過多,並不像大理寺卿所說的那樣。”
“哦?”皇帝眉尾一挑,換了個舒服的姿勢坐著,示意他繼續往下說。
秦澤海:“一個小小的掌櫃怎麼會有膽子私吞國庫的銀子?如果說沒有人授意,臣是萬萬不信的。
再說,此事是發生在太子眼皮子底下,難道太子連自己手下的人都管不住嗎?
就算太子對此事不知情,也有連帶責任,對屬下疏於管教,以致滋生貪贓枉法之風!
如若以後誰犯了事,都將底下的人推出來頂罪,把自己摘得乾乾淨淨,那國將不國,法將不法!”
他說得慷慨激昂,額角青筋暴起。
如果說前面的話是想把責任推到秦君鬱頭上,那麼後面的話直接就給秦君鬱扣上一個“李代桃僵”的帽子。
不僅是秦君鬱,連大理寺卿也要被治個“以權謀私,包庇太子”的罪。
大理寺卿不敢說話。
賢王擺明了是要拖太子下水,他敢多話,不僅討不到好處,反而死得更慘。
神仙打架,凡人還是躲得遠遠的好。
皇帝意味深長地看向秦君鬱,他又怎會不知此案了結突然,一切都太過剛剛好。
先是掌櫃承認是自己一人所為,與太子無關,供出了是戶部侍郎是主謀,而後戶部侍郎直接認罪,無一句辯駁。
黨派之爭,犧牲已經常態,他立即當眾削了戶部侍郎的官爵就是為了給眾人一個警告,讓他們不要做得太過分。
可此事究竟是賢王做局,栽贓陷害太子,還是太子以身入局,想斷掉賢王的左膀右臂。
如是前者,太子將掌櫃推出來倒也可以理解;
如是後者,賢王被擺了一道後惱怒要讓太子也付出代價,也能說得過去。
究竟是誰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