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鎮上有大集,要買東西的人基本上都去了集市。 雜貨鋪一下子冷清了不少,就連早上過來買蔬菜和糧食的人都比平常少了。 早上從家裡帶過來的兩揹簍新鮮蔬菜,直到中午吃飯的時候,還剩四五捆沒有賣出去。 水缸裡面,也還剩下兩條小一些的草魚。 天氣太熱了,這些蔬菜放了半天已經有些蔫巴,看起來不太新鮮。 水缸裡的魚,也是有些不太精神的樣子。 葉東林只好買一送一,把這些不能放的食材,便宜賣給了隔壁的白家食肆。 每天都能買到不少便宜的食材,葉東林覺得白家食肆開在雜貨鋪的隔壁,實在是佔了大便宜。 而白耀文則覺得隔壁的雜貨鋪,每天賣不出去的東西都被他買下來了,是雜貨鋪開佔了食肆的便宜。 兩人都覺得自己幫了對方的大忙。 雜貨鋪早上還有過來買菜的婦人,下午的時候就更加冷清了。 反正也沒什麼生意,葉東林打算去一趟李傢俬塾。 年前要送小七過去啟蒙,於情於理都要提前和那邊的夫子打聲招呼,提前溝通好。 雖說啟蒙的孩子不需要考核,只要身家清白而且不是商戶,都可以去進去讀書。 不過這事一日不定下來,葉東林心裡始終不安穩。 為了讓學堂的夫子留個好印象,葉東林琢磨了好久才想到了要送什麼。 李傢俬塾的四位夫子他都認識,讀書人都比較清高古板。 葉東林打算投其所好,送的都是讀書人用的東西。 一刀宣紙、一根兔毛做的毛筆和一根墨條,挑的都是雜貨鋪最好的東西。 雖然都只是尋常的品相,不過讀書用的東西向來金貴,就這三樣也要300文。 李傢俬塾裡面有四位夫子,自家兒子以後還不知道要跟哪一位夫子學習呢。 不能厚此薄彼,於是葉東林特意準備了4份。 300文一份,4份就是一兩二錢了,葉東林可謂是下了重本。 不過對於以後讀書和科考所用的錢來說,這一兩多隻是小意思,根本不值一提。 把雜貨鋪的大門關好,葉東林提著東西往李傢俬塾走。 葉東林提著大包小包的東西來到學堂門口,只見門口站著的,依舊是上次的那名小廝。 上次他就已經打聽好了,這小兄弟姓楊,已經在李傢俬塾4年了。 葉東林熱情地上前說道:“楊兄弟,我想拜訪一下學堂的夫子,麻煩通報一下。” 李傢俬塾每年都是開春後,統一招收學子的。 現在離明年的開春也沒幾個月了,這段時間陸續有人帶著厚禮過來拜訪夫子。 見葉東林帶著東西過來,那小廝熟門熟路地帶著他來到了廳堂。 這時明夫子正好有空,見葉東林帶著這麼多的東西過來,心裡也清楚,是為了家裡的孩子過來的。 葉東林知道讀書人清高,因此也沒有太諂媚,不卑不亢地說起送小七過來啟蒙的事。 明夫子雖然沒見過小七,不過在這些日子葉東林的多番透露下,也大概知道這孩子是一個聰明活潑的皮小子。 他其實對於小七的印象還挺好的。 葉家重視科考,而且又有家底,或許是一個科考的好苗子。 見葉東林送的都是筆、墨、宣紙這些實用的東西,明夫子心裡就更加滿意了。 “葉老闆你放心,等你家小七過來書院讀書,這邊的夫子肯定會好好教導他的。” 至於葉東林送的東西,私塾這邊自然是全都收下了。 沒辦法,誰叫這些夫子囊中羞澀,教學生所收的束樇還不夠科考用的呢。 其實這段時間,葉東林也仔細觀察過兩位啟蒙的夫子,明夫子性格爽朗幽默,更適合教導小七。 葉東林還在私下還問過他,能不能直接把孩子送到他的名下。 不過學堂有規定,要先見過孩子以後,再決定讓他在哪位夫子名下學習。 葉東林只好作罷,到時候看書院這邊怎麼分配了。 不管是跟哪位夫子學習,反正明年開春,小七要來李傢俬塾啟蒙這事,已經是定下來了。 從學堂出來,葉東林的腳步明顯都輕快了幾分。 回到家裡,葉東林迫不及待地飯桌上和大家說起了這個好訊息。 “我下午已經去過李家書院那邊,和明夫子說好了,明年開春就將小七送過去啟蒙。” 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