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書院,兄弟三人從原來的甲班晉升到了童生班。

班裡的同窗都是準備考秀才的童生,年齡相差還挺大的。

年紀最小的年僅12歲,而且還沒開始抽條呢,看著就是小屁孩一個。

而年紀最大的,看著和葉東林、唐肖景差不多年紀,據說已經參加過好幾次院試了,整天愁眉苦臉的。

看到幾個年紀頗大的同窗,兄弟仨心裡都多了一些緊迫感,他們可不想年紀一大把了,還在書院裡面讀書呢。

相比於之前的甲班,童生班整體的氣氛更加緊張,一個比個內卷。

小小年紀就考取了童生,兄弟三人原本還有些小驕傲的,但幾套真題做下來,大家的心情變得沉重了起來。

這些題目不僅涵蓋了廣泛的知識典故,對於詩詞歌賦方面的要求也更高。

知識典故方面還好,兄弟仨看的書多,基本上難不倒他們。

就是詩詞歌賦方面,實在是三人的一個弱點。

兄弟三人的文風都比較務實,注重對經典著作的理解和運用。而詩詞歌賦方面,只能做到中規中矩。

雖然三人平日裡閱讀了大量書籍,但家中並無深厚的文化底蘊作為支撐,和一些世家子弟自然是相比不了的。

之前參加縣試和府試,憑藉紮實的基礎知識,他們還能夠做到胸有成竹。

可如今面對院試這般高難度的考核,大家心裡難免有些焦慮不安。

兄弟三人只盼望著,這次出題的考官,風格和喜好偏務實一些。

天賦不夠,只能努力來湊。在這三個月裡,兄弟三人進入了瘋狂的學習狀態。

三人每天起得比雞早,睡得比狗晚,沒多久就瘦了一大圈,可把葉青青幾個當孃的給心疼壞了。

然後家裡的雞就遭了殃,三天兩頭就要殺一隻給家裡的孩子補身體。

在日復一日的緊張學習中,時間悄悄來到了中秋節這一天。

夜裡,兄弟三人結伴來到河邊放花燈。

小七早早就在自己的花燈上面,寫滿了高中秀才的字樣。

花燈放下河裡,小嘴還一直念念叨叨的,祈禱各路神明保佑他院試順利透過。

小石頭和晨晨雖然沒有他這麼誇張,但也在花燈上寫了好幾句,希望自己順利考上秀才的話。

然後兄弟倆默默地在心裡祈禱著,希望可以順利考上秀才。

今天是中秋節,天上的月亮又大又圓,而且特別的亮。

回去的路上,小七特別興奮,拉著晨晨和小石頭對著天上的月亮題詞作賦。

“這麼好的月色,不題詩一首實在是浪費了,來來來,大家每人做一首與月亮相關的詩。”

人月兩團圓,大家心情都挺不錯的,沒一會兒就做好了一首與月亮相關的詩。

也不知道是不是心情好,看起來比平常多了幾分靈氣。

過了節,第二天兄弟仨就整裝待發,精神抖擻地出發去府城參加院試。

和之前的府試一樣,依舊由唐肖景三個當爹的,陪同孩子們過去府城。

院試的考場和之前府試是同一個地方,唐肖景早早就在之前的客棧訂了4間寬敞的上房。

休息了一個晚上,第二天一早,兄弟三人神采奕奕地協同另外兩位同窗王勇和楊毅,一起去官府那邊報名。

而王勇和楊毅,正是這次院試要一起結保的人。

院試分為兩場,第一場為正試,主要考四書五經、孝經論語以及五言六韻詩。

而第二場為複試,考四書文和五言六韻詩。

和之前府試不同的,第一場不管考得好不好,兩場都要考完。

報了名,大家都不說話,幾個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