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進貨3(第1/2頁)
章節報錯
葉父和葉東林先開啟了80文的那兩箱,關於科考方面的書。 說是科考方面的書,其實也只是和科考沾了一點邊的書,或者是比較淺顯一點的書。 葉東林好歹在村裡上了幾年的學堂,雖說也是上課打瞌睡的料,但是也知道科考要學哪些書。 葉東林在兩箱書裡面挑挑揀揀了許久,最後挑了一套四書出來。 四書分別是:《大學》、《論語》、《孟子》和《中庸》。 葉父覺得鎮上的書院,裡面的學子大多都是天賦很一般的普通人,估計和自家兩個兒子差不多。 只有少數的人才到達科考的程度,因此葉父又挑了幾本淺顯一些的書。 葉父挑了《弟子規》、《幼學瓊林》、《朱子家訓》、《唐詩三百首》,《聲律啟蒙》和《文字蒙求》。 這些書,都是葉東林和葉西林兄弟倆在學堂上學學過的書。 接著父子倆又開啟了裝著啟蒙書的那一個箱子,父子倆挑了《三字經》、《百家姓》和《千字文》出來。 葉父想著啟蒙的書,需要的人應該多一些,因此各拿了兩本。 這次只是先拿一點回去試試,葉父子倆沒敢多拿。 能買得起雜書的人,家境都不錯,葉父和葉東林直接跳過了那一箱30文的書。 從50文的那一堆雜書裡,父子倆挑選了幾本看起來比較新的書,挑了三本遊記和三本話本。 父子倆挑了半天,一共挑選了22本書出來,一共1490文。 葉父和顏掌櫃砍了半天價,顏掌櫃怎麼都不肯降價。 “葉老闆,這些舊書價格本來就低,也賺不了幾個錢的,再便宜就要虧本了。” 無奸不商,這些虧本的話,葉父當貨郎和在碼頭擺攤的時候,一天說了不下十次,葉父是半句話都不信的。 最後顏掌櫃只答應葉父送他一本80文的舊書。 在葉父的軟磨硬泡下,最終顏掌櫃又多送了葉父一本50文的舊書。 兩本書加起來也要一百多文,葉父樂呵呵地挑了一本《春秋》和一本看起來挺新的遊記。 從縣裡回來,雜貨鋪的東西已經買得七七八八了。 不過葉父父還想再跑一趟靠山村,買一些油紙傘和竹製的涼蓆。 其實西街那邊也有油紙傘賣,但是西街的油紙傘工藝不如靠山村的楊家做的,但是價格卻要貴幾文錢。 因此葉父寧願花費好幾個時辰,也要特意去靠山村買油紙傘。 村裡的人要幹活,用的都是蓑衣,以後沒有人用油紙傘。 但是鎮上的人又不用下地幹活,一般喜歡用油紙傘,葉父想著鋪子附近的人家家境還不錯,油紙傘應該能買得起的。 “你可別小看這幾文錢的差價,雜貨鋪的東西利潤大多都不高,靠的就是薄利多銷。” “我們能賺的也就是這幾文錢。”葉父又趁機給葉東林上課。 “我知道的,之前攤子上的油紙傘,我也是在靠山村的楊家拿的。” 葉東林自己當老闆了,進貨當然是越便宜越好了,只要能賺錢,多走幾個時辰又算得了什麼。 靠山村,顧名思義是一個在山腳的小村子。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村裡有不少的獵戶,葉父這次過來,也想順便收一批皮子回去。 村頭有一棵大榕樹,樹下坐著好幾個正在納鞋底、縫補衣服的嬸子和大娘。 這些大娘們眼睛尖著呢,葉父和葉東林一進到村子,就被這群大娘給圍住了。 “葉老闆,小葉老闆,你們許久沒有過來了,這次過來還收東西嗎?” “葉老闆,我媳婦最近新做了一批手帕,做得可好了,我現在就回去拿。” “葉老闆,家裡有不少的筍乾和幹蘑菇。” “葉老闆……” 葉父和葉東林,最近許久沒有過來靠山村收東西了,這群大娘非常熱情,恨不得把家裡的東西都搬過來。 “各位嬸子、大娘,還是和以前一樣,你們先回家把東西拿過來,我去一趟楊家收油紙傘,晚點再過來村口這裡收其他的東西。” “行行行,我現在就回去拿東西。” “葉老闆我家有點遠,你可要多等一會。” 說完幾位大娘一路小跑著回家,生怕晚了葉父不收她們的東西。 靠山村在大山腳下,村裡的田地不多,這裡的人生活比較貧苦。 村裡的人大多都會做點小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