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是元宵節,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 每年的元宵節鎮上都非常熱鬧,有賞花燈和猜燈謎,而且還會放煙花,吸引了眾多的人前去遊玩。 元宵節雖然是晚上舉行活動,但是鎮上從白天就開始熱鬧起來了。 每年的元宵節,主街兩旁都會有許多的商販擺著小攤子,各種各樣的新奇美食和好玩的小玩意,比平時的大集還要熱鬧。 葉父和葉母提前一天,將要帶去鎮上擺攤的東西搬到驢車上,天還沒亮就趕著驢車出門。 其實元宵節和廟會差不多,葉家準備擺兩個攤子,一個是賣吃食的,另一個攤子賣雜貨。 這次去鎮上擺攤,還是跟以往一樣全家都出動了。其實擺攤也用不了這麼多人,但是葉家人除了擺攤,還想趁機去玩一下。 葉父一群人來得還算早,主街兩邊的攤子還有不少空的位置。 在鎮上擺攤是要交攤位費的,和大集一樣每個攤子要交五文錢的攤位費。葉家有兩個攤子,葉父給了10文錢。 這時可選的攤子還比較多,葉父挑了一個顯眼的地,兩個攤子都擺在一起。葉家人經常出來擺攤,很快就將兩個攤子收拾好了。 第一個攤子賣的是滷味和冬筍。 滷鍋上用鐵網子分成了兩半,一邊滷的是豬下水,另一邊是鹵素菜。有了上次廟會的經驗,葉父特意準備了兩副豬下水和15斤的鹵素菜。 葉父的滷鍋只佔了攤子的一半,另一半被葉母用來賣冬筍了。葉母負責稱筍子,葉西林在一旁收錢。 另一個攤子賣的是雜貨,顏色鮮豔的粗麻布、輕薄柔軟的細麻布、胭脂水粉、頭油、面脂、木髮簪、頭繩和髮帶,還有小孩子喜歡的糖塊和木製小玩具等等。 品種繁多,幾乎涵蓋了大部分人的要求。攤子剛擺好,就有人過來挑選了。 元宵節是一個充滿浪漫色彩的節日。年輕的男子和女子都會在這天出門賞燈,這也為年輕男女提供了相遇和傳情的好機會。 因此,葉青青和葉老太太準備了許多好看的頭繩和髮帶,葉父去西街進貨的時候特意拿了許多女子喜歡的東西。 街上熙熙攘攘的,生意最好的還要數那些賣吃食的攤子,而葉父賣的滷味更是火爆。 冬筍難得,現在又是缺蔬菜的時候,攤子上來了許多婦人在挑選冬筍。葉母和葉西林經過廟會的鍛鍊,動作非常麻利,一人負責稱重,一人負責算賬收錢。 雜貨攤子裡面的東西非常多,也吸引了不少的年輕女子和精打細算的婦人過來。 攤子上賣得最好的就女子梳妝打扮用的東西,彩色的髮帶和頭繩掛在架子上非常顯眼,一下子就賣出了好幾根。 攤子上除了愛美的女子,也來了兩個年輕的小夥子。有那大膽的婦人還調戲了兩句,問是不是給心怡的女子買禮物? 小夥子有點靦腆,兩人紅著臉在攤子上很快就買好了東西。一人買的是一盒胭脂和一根髮帶,另一位小夥子買了面脂和頭繩。 胭脂水粉、面脂、頭油這些雖然成本高,但是利潤比攤子上其他便宜的雜貨要高得多。 葉老太太美滋滋地說道:“還是女子的東西掙錢。” 葉家幾人還沒吃早飯就匆匆趕來鎮上了,沒想到剛擺好攤子上就來了許多人,現在還沒顧得上吃早飯。 等到人少一些的時候,葉老太太趕緊去附近的煎餅攤子買了煎餅回來,幾人拿著煎餅夾著自家的滷肉,狼吞虎嚥的吃了起來。 等到傍晚的時候,攤子上的滷肉和冬筍都已經賣完了,雜貨攤子上的東西也賣了大半。 葉老爺子見攤子上也沒有多少東西了,樂呵呵地說道:“東西也賣得差不多了,趕緊收拾收拾,把驢車和東西寄放到李家飯館那,我已經跟王掌櫃打好招呼了。” 李家飯館應景地在門口掛了兩個大紅燈籠,看起來非常喜慶。 葉老爺子和王掌櫃打了聲招呼,然後把特意留出來的一包冬筍給了王掌櫃。 將驢車和攤子上的東西安置好,葉西林覺得有些餓了,提議先吃東西。 “現在還沒到看花燈、猜燈謎的時間,我們先去吃點東西吧。” “行呀。” 葉父一手搭著葉西林的肩膀,一手搭著葉東林的肩膀,父子三人嘻嘻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