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除了去碼頭上擺攤的葉父和葉東林,葉家剩下的五人都去了竹林山採山貨。 葉老太太和葉母原本沒打算去的,想留在家裡等王媒婆的訊息。 但是王家在縣郊,王媒婆這一來一回要起碼要好幾個時辰,而且中午估計要留飯,回來起碼也要下午了。 與其在家裡坐立不安地等著,還不如去山上採點散貨轉移一下注意力,因此全家都出動去採山貨了。 路上還碰到不少準備上山採山貨的村民,桃花村周圍有不少的大山,山上有著各種的野果和許多的栗子樹。 另外山上還有許多的野生紅薯,這些野紅薯都是平時村民隨意種下的。 近幾年來風調雨順,但是往前二十幾年前這裡也是遭遇過旱災的,當時還餓死了一些人。 災情過後,村長特意組織村民在周圍的山上種了不少的紅薯和栗子樹。 村長十分有遠見,想著以後萬一再有個天災人禍,靠著山上的這些產出,也能給村子留個後路。 村裡有幾戶比較困難的人家,平時也靠山上的栗子和紅薯過活。 紅薯可以扦插,每年的春天的時候,村裡的人都會自覺地再種上一些紅薯,家裡有多餘的南瓜苗、土豆苗也會種在山上。 竹林山在小後山背後,在小後山的山腳有一條小路進去,兩座山離得不遠,從小後山走上一刻鐘就來到竹林山了。 不過從家裡走到竹林山,大概要走大半個時辰,幾人來到竹林山的山腳時都累得氣喘吁吁的。 山腳的小池塘原本只有幾分地的大小,經過擴建後如今有一畝地的大小了。 站在池塘邊上,還能看到半大的魚兒浮在水面上,悠閒地吃著水裡的豬草。 葉老爺子每隔一兩天就會過來喂一次魚,把這些小魚喂得圓乎乎的,看起來十分討喜。 原本的小池塘,邊上是有不少的柳樹的,擴建後這些柳樹都被砍了。 葉老太太見池塘邊上空著有些浪費土地,讓葉老爺子在池塘邊上種了一圈的金銀花。 池塘邊上的金銀花,如今也有半人高了,長得鬱鬱蔥蔥的,在清風的吹拂下搖曳生姿。 幾人坐在池塘邊上的一棵大樹的樹蔭下休息。 陽光照在水面上波光粼粼的,偶爾還能看到跳出水面的小鯉魚,貪吃的魚兒在水中相互爭食,池塘邊上的金銀花翠綠鮮活。 葉老爺子非常喜歡這個池塘,“這裡的景色不錯,閒暇時候來這裡釣個魚也挺不錯的。” 晚點等山上的山貨都賣掉了,再叫上村長和幾個老夥計來這裡釣釣魚,再喝上點小酒,想起來都美滋滋的。 休息夠了,葉老爺子帶著幾人往山上走,在靠近半山腰處有一小片的栗子林。 說是栗子林,其實只有十來棵的板栗樹。而只有八棵是比較大的栗子樹,剩下四棵是半大的小樹,勉強算板栗林吧。 葉西林最喜歡吃板栗了,看到這十幾棵栗子樹都掛滿了栗子,高興地得又蹦又跳的。 這裡離竹林很近,葉老爺子和葉老太太去竹林砍了幾根細長的竹竿回來。 幾人拿著長竹竿開始拍打樹上的栗子,而葉青青和葉母是戴著手套幹活的。 葉母知道昨天葉青青沒有戴手套,就在山上野了一天,逮著她狠狠說了一頓,今天葉青青乖乖帶上手套菜出門的。 葉老太太:“這樹上的栗子都成熟了,今天把這些栗子都打下來吧。” 雖說已經把山買下來了,但是也難保不會有人上山來偷栗子,還是早些把栗子搬回家比較好。 葉母叮囑兩個小的:“青青、西林,你們兩個走遠一點,千萬不要站在栗子樹下,萬一被砸到了指定要長一個大包。” 葉青青怕疼,可不想被栗子砸到,站得遠遠的才舉起手中的長竹竿開始拍打樹上的栗子。 人多力量大,5人忙活了一個多時辰,就將這一小片的栗子都打下來了,帶著毛刺的栗子滿了一地。 葉老太太提醒道:“這栗子表面的毛刺先不要剝,直接把栗子撿到一起就行。” 帶著毛刺的栗子能儲存的時間長一些,今年收成不好,明年的收成也不知怎麼樣,這些栗子可以充當糧食。 栗子也不值什麼錢,乾脆今年的栗子就不賣了,葉老太太打算把栗子都留著。 栗子既能當主食又能當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