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山裡面的竹蓀昨天已經採過一些了,今天採到的竹蓀明顯比昨天少了。 幾人一個早上也才摘了十來斤的竹蓀。 採完竹蓀,葉青青幾人下午就開始採其他的蘑菇了。 竹林山不全是竹林,上還有三分之一的山是生長著其他樹木的。 竹林山的蘑菇不算多,但是採到的蘑菇裡面有一半都是雞樅菌。 又發現一窩雞樅菌的葉青青笑得都合不攏嘴。“這麼多的雞樅菌,回去都熬成雞樅油,夠吃許久了。” 摘完雞樅菌,剛起身的葉青青餘光看到身旁的枯木裡有幾朵肥大的木耳。 葉青青美滋滋地將長出來的木耳都摘下來,然後把木頭拖到山腳。 家裡的木耳棚子,已經放了十來根長木耳的枯木,這段時間下來已經長出來的木耳已經有好幾斤了。 葉父哼著小曲來到竹林山時,葉青青幾人正圍在一起挑雞樅菌。 葉父心情不錯地問道:“這麼多的雞樅菌,是要做雞樅油嗎?” 聽到聲音的葉老太太轉過身,看到葉父眉開眼笑的樣子,心想這麻辣鴨貨應該賣得不錯。 葉青青樂呵呵地說道:“這麼多的雞樅菌不做雞樅油不就浪費了,雞樅油不僅好吃,而且也耐放。” “等這雞樅油做好了,爹你可以拿一些到碼頭上去賣,碼頭上這麼多的客商,運貨回去時要坐許多天的船,這雞樅油剛好可以在路上吃。” 葉父拍著大腿樂呵呵地說道:“這主意不錯,青青這小腦袋瓜子就是機靈,像我。” 葉母翻了個白眼,在心裡吐槽道:“你一個人能生出來呀,還不是老孃的功勞。” 葉青青惦記著葉父做的麻辣鴨貨,看向葉父問道:“爹,今天的麻辣鴨貨賣得怎麼樣?這麼好吃,生意應該不錯吧?” 葉父神氣地看著葉青青,“你爹做的麻辣鴨貨生意肯定好呀,剛擺出來就被一搶而光了。” 葉老爺子見葉父又開始飄了,敲打道:“你在碼頭上賣滷肉和滷肉飯也有一段時間了,碼頭上有沒有人跟風,學著咱家賣滷肉的?” 說到這,葉父臉上的笑容瞬間沒了,“賣滷肉的倒是沒有,不過旁邊的賣餅子的大叔好幾天沒來碼頭上擺攤了,我總感覺有一種不祥的預感。” 葉父原本是沒有注意到那大叔沒有過來賣餅子的,還是經常來他攤子上買滷肉飯的一位捕快說的,這兩天都看到大叔去買豬下水。 好好的攤子不開,天天去買豬下水,葉父感覺這個大叔要搞事情。 雖說攤子上多了麻辣鴨貨,可是如果碼頭上多了一家賣滷肉的攤子,葉父的滷肉攤,生意肯定會有影響的。 不過還沒影的事情,葉父不想家裡人擔心,笑嘻嘻地說道: “我在碼頭上擺攤也有一段時間了,積累了不少的熟客,就算有搶生意的,我也不怕。” 第二天一早,葉老爺子帶著十來位村民一起去竹林山裡面採竹筍,小後山則交給唐一林和唐二林負責。 唐家兄弟長期給葉家打零工,之前就經常在小後山挖竹筍和採蘑菇,熟門熟路的也不用葉老爺子操心。 吃過早飯,葉老太太帶著葉青青和葉母來到後院摘棗子。 這次沒有葉東林和葉西林的幫忙,祖孫三人只能拿著開口的竹竿將掛滿棗子的樹枝折下來,再慢慢摘。 這樣雖然會損壞一些棗樹枝,但是等到明年春天,這些枝條又會重新長出來的。 折下來的小樹枝堆成了一座小山,三人又將樹枝上紅彤彤的棗子一個個摘下來。 紅彤彤的大棗子,一個接一個落到揹簍裡面,最後揹簍都裝不下了,直接將棗子放在蘆葦編織的大席子上面。 摘完棗子,葉母見已經有些晚了,趕緊起身去廚房做午飯。 午餐飯葉母打算做個臘肉豆角悶飯,簡單又好吃。 臘肉切成薄片和米一起下鍋,飯煮開後將豆角平鋪在飯裡,再燜煮到米飯熟了,簡單又好吃的臘肉豆角悶飯就好了。 吃過午飯,葉青青三人又開始清洗棗子。 葉老太太先將後院的水池清洗乾淨,然後放上半水池的水,再將棗子倒進水池裡清洗乾淨。 洗乾淨的棗子倒在蘆葦編織的巨大墊子上面晾曬,要是天氣好,曬上三四天紅棗就做好了。 祖孫三人剛剛將棗子在後院裡晾曬好,葉姥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