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青青將畫好的繡樣和早上做好的繡圖放在一起,等雨停了一起拿過去李家繡坊。 終於把做了三個多月的繡品完成了,葉青青無事一身輕,心情不錯地哼著不成調的小曲。 葉青青把椅子上面的木箱開啟,將昨天在宅子裡找到的54本雜書拿了出來。 這些書都是八九成新的,而且紙張的質量非常好,要是按二手書賤賣就可惜了。 葉青青打算把這些書,拿到葉東林的雜貨鋪租賃賺租子。 一些書要拿來租賃,於是葉青青又重新把書都找一遍,確認裡面沒有藏著東西后,把它們裝到一個麻袋裡。 接著又翻出來一些,葉青青自己在縣裡書鋪買的舊書,一共有15本。 這些書大多都是奇聞異事或者是鬼怪故事,遊記就只有幾本。 葉青青買的書都是30文一本,書面非常殘舊,但是老厚一本的。不管是話本還是遊記,一本有其他書三本那麼厚。 最開始買的那些雜書,葉青青早就看膩了,原本想放到葉東林的雜貨鋪賣掉的。 沒想到那些書太髒太舊了,那些讀書人清高不願意買。 這麼厚的一本書,葉青青也不願意降價賤賣,兩年下來也才賣出去了10本左右,剩下的這些葉青青就拿了回來。 所有的舊書加在一起,一共是69本,裝了滿滿的一麻袋。 今天下了一整天的雨,路上溼噠噠的,大家都不願意出門,葉家兩間鋪子的生意都不太好。 早上雜貨鋪賣菜的時候人還多一些,菜賣完之後,兩間鋪子都是冷冷清清的,許久才來一兩個人。 糕點是王春雨昨天下午做的,當時還沒下雨,和昨天一樣都是滿滿的4鍋糕點。 糕點都做好了,就算是下雨天,父子倆還是和昨天一樣帶了4鍋糕點出門。 兩家鋪子生意冷清,直到到下午了,也才賣了一半。 葉父的滷肉儘管特意做少了一些,現在還是剩下小半呢。 兩處鋪子前面有寬大的屋簷擋雨,父子倆搬了椅子出來,一道坐在門口嗑著瓜子聊天。 幸好葉家賣的瓜子,都是在山上種的葵花籽,不用花錢。 不然光是父子倆每天嗑的瓜子,雜貨鋪都要虧本了。 葉父看著前面人影也沒幾個的巷子,突然想到了一個好主意。 “我這滷肉鋪,也就早上在你賣菜的時候蹭些人氣,跟那些婦人推銷滷肉和烤鴨烤雞。” “中午只有10來個書院的學子和夫子過來吃午飯,下午基本就沒什麼生意了。” “反正鋪子下午沒生意,你說我下午直接去外面擺攤,賣滷肉和烤雞烤鴨怎麼樣?” 滷肉在附近賣不動了,他可以去其他地方擺攤呀,山不動水動嘛。 葉東林停下嗑瓜子的動作,仔細聽完葉父的想法後,提了一個問題。 “大家都是早上出門買東西的,鎮上的下午人少,要找到一個人多而且適合擺攤的地方擺攤才行。” 主意是不錯,不過要找到一個合適的地方擺攤也不容易。 這個葉父早就想好了,“我可以去北街擺攤啊,北街住的都是些有錢人,人家不差錢,肉隨便買。” “滷肉估計人家不稀罕,烤雞和烤鴨這洛河鎮不常見,你說我去北街那邊賣烤鴨和烤雞怎麼樣?” 葉父越說越興奮,打算等雨停了,多做一些烤鴨和烤雞,再滷多幾斤排骨,到時候去北街那邊試試。 “爹,你這主意不錯,反正滷肉鋪下午也沒人,你直接把鋪子剩下的東西,一併打包到北街那邊擺攤也挺好的。” “還有糕點呢,小雨做的糕點還是不錯的,特別是按照方子做的紅棗糕,這兩天賣得最好了。” “哈哈哈,你這小子就是聰明,像我像我。” 葉父雖然有些自誇,不過葉東林確實很像葉父,不管是長相還是性格,就連做生意也像。 葉西林則是更像葉母一些。 葉家的兩間鋪子,是書院附近唯一一家賣糕點的鋪子。 儘管還下著小雨,下學堂後,不少飢腸轆轆的小少年直奔葉家的鋪子來。 葉家的兩家鋪子都有糕點賣,而且賣的都是一樣的,來的人自覺分成了兩撥。 胃口大還想吃滷肉的人,去了葉父的滷肉鋪,想看點雜書或者買讀書用品的,就去了葉東林的雜貨鋪。 糕點出鍋的時候,王春雨就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