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現在有三個地窖,最大的地窖存放著家裡的糧食。 第二大的地窖,則放著自家兩座小山採摘回來的各種山貨。 最後一個小一些的地窖,裡面放著葉父自己收回來的臘肉和各種乾貨。 葉父先去了第二大的地窖。 去年家裡積攢的臘肉、筍乾、幹蘑菇和紅棗這些乾貨,葉父在秋收後,賣了大半出去。 剩下的小部分,則留著葉東林在雜貨鋪慢慢賣。 至於於家裡的糧食,除了家裡三年的儲備糧,還有一些多餘的。 秋收過後,葉父也賣掉了一部分糧食,剩下的,除了自家吃的,都是留著在雜貨鋪買的。 前面兩個地窖東西不多,年前也整理過,葉父看了一眼就出來了。 然後去了他專屬的地窖。 地窖裡面有些亂,全都是年前在其他村子收回來東西。 最多的就是臘魚,都是她過年前那段時間,在福家村賣貨的時候順便收回來的。 其實就是村民直接拿家裡的臘魚過來換東西。 回來後,葉父認真算過,這些換回來的臘魚,其實一斤的成本只要8文錢。 用臘魚來換東西,比直接收臘魚回來要划算不少。 地窖裡面一共有四麻袋的臘魚,總共有302斤。 另外,他在大山村和小嶺村,都收了不少的幹蘑菇、筍乾、臘肉和皮子回來。 葉父把所有東西收拾好,發現東西還真不少。 有3麻袋的幹蘑菇,總共156斤。 筍乾有4麻袋,總共290斤。 臘肉則有三種,臘豬肉230斤,臘兔子186斤,臘雞60斤。 至於收回來的那些皮子,過年之前葉母就已經把它們做成了皮衣。 葉父開啟裝著皮衣的麻袋,裡面最多的是兔皮大衣,一件是純白色的,9件是灰色的。 另外,羊皮大衣有2件,狼皮大衣1件。 葉父手上的錢,壓了不少在這些乾貨和皮衣裡面。一直放著風險太大了,他想早些把這些東西運出去賣掉。 他之前一直都是把這些乾貨,運到縣裡的碼頭賣掉的。 葉父之前在碼頭賣了幾年的滷肉,也積攢了一些人脈,這些東西不難脫手。 不過他這次想去小河鎮那邊看看,多一條路子,總沒有壞處的。 小河鎮比縣裡的碼頭要遠一些,年前太忙了,一直沒有時間過去看看。 最近生意清淡了一些,葉父就想把積攢下來的東西帶去小河鎮那邊賣掉。 順便再看看有沒有什麼新奇好玩的東西,可以拿回來賣的。 現在不是賣皮衣的好時候,葉父打算把家裡的這些皮衣留著,等到夏收過後再賣。 剩下的各種乾貨,葉父把它們收拾在一邊,打算明天帶過去小河鎮。 收拾好東西,葉父累得一身都是汗,慢悠悠地走回屋裡。 這時葉青青和葉母兩人一左一右,分別坐在屋裡的兩邊,各自專心做著自己的繡品。 兩人低著頭,誰也沒說話,屋裡只有針線穿過絲綢細微的聲音。 葉父進來後,在桌子前坐了下來。 在地窖待了這麼久,又出了一身汗,他都有些渴了 給自己倒了一杯茶水,連喝了兩杯之後,葉父才慢慢開口道: “我打算明天去一趟小河鎮。” 聽到葉父的話,母女倆都停下了手上的針線,轉頭看著他。 “ 爹,你是想去小河鎮找些新鮮的東西,去北街賣嗎?” 葉父把玩著手中的杯子,樂呵呵地說道: “算是吧,年前去其他村子賣貨的時候,順便收了不少的乾貨回來,這些東西還壓著不少的本錢呢。” “我想拿去小河鎮那邊賣掉,順便再進一些這裡沒有的東西回來去北街那邊賣。” 葉母放下手裡的針線,認真地和葉父建議道: “去小河鎮要兩個時辰,家裡的驢子也帶不了多少東西的,你明天順便把西林喊上一起過去幫忙唄。” “西林經常去小河鎮那邊拉豆渣,對小河鎮比較熟悉,你們一起去也好有個照應嘛。” 葉父看著葉母,笑嘻嘻地說道: “我本來也是打算把西林帶過去的,這小子也該出去外面見見世面了,光是待在家裡養豬可不行。” “這豬養出來了,也要賣出去,把銀子賺回來才算本事。我也不能幫他一輩子,早晚還是要他自己扛起來的。” 葉母想到葉西林這些年光在家裡養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