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過早飯,葉青青又被唐肖景送過來了葉家。 唐肖景不放心葉青青一個人待在家裡,怕萬一摔倒了或者有什麼事情沒有人照料。 於是每次出門前,他都會把葉青青送過來葉家。 葉青青過來的時候,葉母剛從後院出來,手上還端著一大碗的鍋盔,身後還是跟著一個小尾巴。 小七這個小饞貓,一步一趨地跟在葉母的身後。 葉母拿起一張還熱氣騰騰的鍋盔塞到葉青青手裡。 “快嚐嚐,這次我特意改良了,味道肯定比前兩次好。” 葉青青剛嚐了一口眼睛頓時亮了起來,“好吃,娘你這次做的鍋盔比之前的好吃多了,一點也不比上次相公買回來的差。” 葉青青說的都是實話,這次的鍋盔不管是火候還是味道都控制得剛剛好,餅皮酥脆,鹹淡也是剛剛好。 剛做好的鍋盔又香又脆,吃了一塊葉青青還意猶未盡,又拿了一張起來。 剛喂完豬的葉西林,見著兩人有說有笑的,愣是從兩人中間擠了進來。 “娘,你偏心,有好吃的為什麼沒喊我過來。” 葉西林一邊指控,一邊伸手拿了一張鍋盔吃了起來。 葉母好笑地看著貪吃的兒子,“還要我叫你呀,你這個貪吃鬼,尋著味道自己就跑過來了。” “你今天不去佈置陷阱抓大雁了?” 見到葉西林還在家裡,葉青青還有些奇怪,這幾天他和葉老太太熱衷於抓大雁,每天都往竹林山的魚塘跑呢。 說到大雁,葉西林一臉可惜地說道:“現在都開春了,這邊的大雁全都飛走了。” 祖孫倆第一天的收穫確實不錯,他和葉老太太總共捉了4對大雁回來。第二天那些大雁就學精了,一天下來也才抓了兩隻母雁。 後面祖孫倆又去了兩次,大雁的影子都看不見了,葉西林只好乖乖回來養豬。 唐家的情況也差不多,唐肖景見抓不到大雁了,又開始在山上忙活著種草藥。 帶著唐山,父子倆每天早出晚歸的,盡往山裡跑。幾天下來都穿壞了兩雙鞋子和一件衣服了。 吃了鍋盔,葉母就趕著葉青青回屋裡做繡品。 “你這丫頭,平時就是太懶散了,這幾天都沒怎麼做繡品,你再不練練,手都要生疏了。” “前幾天不是給婷丫頭做衣服嘛,小的,現在就去做繡圖了。”葉青青嬉皮笑臉地說道。 今天有些陰天,屋裡的光線不是很好。 葉母怕閨女熬壞眼睛,特意把兩個繡棚搬出來了廳堂外面的屋簷下面。 “還是外面亮堂,你別磨蹭了,趕緊做繡品吧。”葉母見葉青青還在逗著小侄子,趕緊催促著閨女。 “娘,你現在就像戲裡那黑心的老地主,整天趕著下人上工做活。” 葉母抬起手就揪住了葉青青的耳朵,“我是黑心的老地主?我看你就是欠揍,三天不捱打就要上房揭瓦了是不是?” “痛痛痛,娘,我錯了。”葉青青趕緊求饒。 “別磨磨蹭蹭的,趕緊幹活。你今天要是不把繡品做出來,就別想吃飯了。” 葉母故意學著那戲裡的老地主,呵斥著葉青青。 “娘,你學得太像了。” “趕緊做繡品,我看你就是皮癢了。” 葉青青和葉母快速地將要今天要用到的幾種繡線給整理好,然後坐下來開始做繡品。 母女倆平時雖然嘻嘻哈哈的,不過認真起來,那可是雙耳不聞窗外事。 手上的繡花針就像活的一樣,有自己的意識似的,在白絲綢上面上下翻飛著。 繡了一會兒,葉青青覺得眼睛都酸澀得不行了,趕緊放下手中的針線起來走動。 起來的時候,還不忘把低頭著專心做繡品的葉母一道拉了起來。 這時,葉西林把家裡的驢車牽了出來,然後快步走到廚房,把剛足月的小奶狗抱了一隻出來。 葉青青見葉西林手裡抱著一隻圓滾滾的雪白色小傢伙,好奇的問道: “你這是要帶小傢伙去哪?” “家裡的兔子都長大了,我送一批過去李家做兔皮和臘肉,順便把這隻小傢伙帶去給果兒解悶。” 開春這個時候不能上山打獵,葉西林想著李果兒在家肯定無聊,特意挑了一隻最胖乎最可愛的小奶狗過去陪她。 葉母看著一臉高興的兒子,趕緊提醒道: “你現在去李家,去到剛好吃午飯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