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裡,葉父和葉母一起盤點著今天擺攤的收入。 “今天總共進賬226文,要是每天生意都能這麼好,一個月也有六七兩銀子的進賬呢。” 葉父看著桌子上的一大堆銅板非常高興,早上已經將滷肉鋪租了出去,以後他就可以專心擺攤賺錢了。 鋪子租了給白耀文,900文一個月的租金。 鋪子是公中出錢建的,因此這個租子也是歸公中所有,葉父一回來就把租子給了葉老太太。 葉父把桌上的銅板收好,又和葉母商量起收繡品的事情。 “青青做的金絲手帕賣得不錯,最近幾天還有好幾個人問有沒有繡圖,我想在村裡收一些品質好一些的繡品在攤子上賣。” 像葉青青的金絲繡帕,在北街賣出去的價格,比李家繡坊收的價格要多好幾十文呢。 葉母和葉青青做的大幅繡圖,李家繡坊是三十多兩收的,但是賣出去要六十兩,可見繡品的利潤有多高了。 這麼好的買賣,葉父自然不會放過了。 “繡品的利潤確實高,我和青青做一幅繡品,只能30兩賣給繡坊,但是繡坊是五六十兩賣出去的。” “村裡哪些些婦人繡品做得好,我都一清二楚,而且繡品的價格我最清楚了,收繡品我來就好。” 葉母自告奮,把收繡品的事情攬了下來。 葉父自然沒有意見,葉母本來就是繡娘,對於繡品的價格也更清楚,在村裡收繡品的事情由葉母負責再適合不過了。 第二天早上,吃過早飯後,葉母打算先去一趟王朵朵家。 王朵朵和陳小云繡品做得不錯,平日裡做的也大多是小型的繡圖,非常適合放在葉父的小攤子上面賣。 一同出門的,還有出門散步順便湊過去熱鬧的葉青青。 王朵朵家在村頭,離葉家有一段距離,母女倆走了好一會兒才去到王家。 王朵朵和陳小云落戶桃花村也有好幾年了,幾年下來,不管是母女倆還是破舊的院子,都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母女倆這幾年靠著做繡品,也賺了不少銀子,陸續在村裡買了三畝中等的水田和兩畝的旱地。 母女倆平日都在家做繡品,不能幹重活,於是家裡的田地都租給村裡的人。 租王家田地的人,還是村長的大兒媳婦楊杏花幫忙牽線搭橋的,水田和旱地分別租給了兩戶人家。 除掉每年的稅收,水田和旱地收回來的糧食,王家和租賃的人家平分。 靠著五畝田地的租子,母女倆的糧食也不用愁了。 有了田地,陳小云也沒在院子裡繼續種紅薯了,而是開了一小片菜地,種上了各種蔬菜瓜果。 原本十分破舊的屋子,也找人重新修葺過,茅草的屋頂也換成了磚瓦屋頂,而且還在廚房邊上打了一口水井。 村裡的風氣還不錯,也沒有二流子過來騷擾,母女倆的小日子過得還是不錯的。 葉母和葉青青過來的時候,王朵朵和陳小云正在院子裡做繡品。 這宅子的屋子和廳堂都比較狹小,屋裡光線不好,母女倆每天都是在院子裡做繡品的。 兩人聽到腳步聲,抬頭就看到了葉青青母女倆過來了,趕緊放下手中的針線。 陳小云逃荒過來桃花村的時候,整個人又瘦又黑的,如今反而白白嫩嫩的,比剛過來的時候看著還要年輕一些。 而王朵朵也長成大姑娘了,出落得亭亭玉立,看著和陳小云有幾分相似。 王家如今越過越好,村裡不少人都後悔,沒有去王家提親,白白便宜了同是逃荒過來的王小山。 “小云妹子、朵朵,家裡正好做了些糕點,拿過來給你們嚐嚐。”葉母慈愛地將手上的籃子遞給了王朵朵。 一旁的葉青青也親暱地和陳小云王朵朵打招呼。 雖然王朵朵和葉西林的親事沒有成,不過葉母當時也沒有挑明,兩家還是和往常一樣的相處。 而且葉西林和王朵朵兩人也各自找了一門不錯的親事,這件事也沒有人記得了。 陳小云原本想請葉母和葉青青進屋坐的,不過葉母和葉青青沒有進去,站在繡棚前看著母女倆剛才做的繡品。 兩幅繡品都已經繡了大半,一幅是陳小云做的觀音送子圖,另外一幅則是王朵朵做的八仙賀壽圖。 兩幅繡圖都是小圖,手藝算是中等偏上的水平,配色也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