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麻布和棉花在大山村已經賣完了,車上剩下的大多是一些胭脂水粉,女子梳妝打扮用的東西,還有3匹厚實細麻布和2匹厚實的粗棉布。 這些東西價格偏高,一般的村子基本上賣不動,葉父只好趕著驢車去福家村。 福家村、楊家村和下游村是洛河鎮最富裕的三個村子,不過楊家村和下游村有自己村裡的貨郎。 村民肯定是偏幫自家人的,因此葉父去到這兩個村子也沒有什麼生意,去過一次之後,葉父就再也沒去過這兩個村子賣貨了。 福家村跟楊家村和下游村不和,這兩個村子的貨郎很少去福家村賣貨,這倒便宜了葉父。 葉父每次進的細麻布、粗棉布和貴价的胭脂水粉,基本上都是在福家村賣掉的。 葉父在福家村待了一個下午,帶來的胭脂水粉和布料基本上都賣出去了。 賣完東西,葉父悠哉悠哉的來到河邊。 一位眼尖的老爺子看到葉父,“小葉,許久都沒見到你了,最近在忙什麼?” 見到葉父,釣魚的幾位老爺子都非常高興,葉父不來,釣到的魚都沒人買了。 “前段時間不是秋收嘛,忙了許久,最近才有空出來賣貨。”笑嘻嘻地說道。 “今天的收穫不錯,大魚可不少呢,要不帶點回去做魚乾?” 一位頭髮已經花白的精神老爺子提了一桶魚過來,桶裡有三條五、六斤左右的大魚呢。 葉父跟釣魚的幾位老大爺買了十條大草魚,準備回去做魚乾。 葉父提著魚回到家裡,葉老爺子和村長正在曬場上收木炭。 葉父和葉老太太提著魚來到的後院水池邊上,葉父手腳麻利地用刀背將十條大草魚敲暈。 母子倆今年已經做了好幾次魚乾,殺魚的功夫已經練了出來,母子倆動作麻利,不到半個時辰就將10條大魚處理好了。 這10條大魚都沒有砍成塊,年底了,這整條的魚乾用來做年禮是再好不過了。 年年有餘,既體面寓意也好。不管是拿去大集上賣,還是留著自家用,都是極好的。 母子倆將魚處理好,葉老爺子已經在村裡收了300斤的木炭。 葉老爺子和村長將木炭用板車推回來,葉老爺子留村長吃飯,村長將板車推進院子,擺了擺手趕緊溜走了。 這300斤的木炭,葉父打算帶去縣裡的市場擺攤。 市場上普通的木炭是22文一斤,最差的是18文一斤。 葉父帶來的木炭和18文的木炭差不了多少,但葉父的木炭只要16文一斤,300斤的木炭不到一個時辰就全部賣完了。 沒想到這木炭賣得如此順利,葉父拿著賣木炭得來的銀子,走路都帶著風。 葉父在陳家布莊進了80斤的棉花,厚實的粗麻布拿了6匹,又挑了3匹顏色鮮豔的細麻布,棉布賣得慢就沒有拿。 從陳家布莊出來,葉父又去了在葉父那訂豆油的小飯館。 過幾天就是送豆油的日子了,葉父先去問問需要多少豆油,那就不怕帶的豆油不夠了。 一連去了好幾家小飯館,都說以後不從葉父這訂豆油了。 葉父塞了一把銅錢給飯館的夥計,這才打聽到,原來附近的油坊注意到葉父給飯館送豆油,用比葉父低的價格把生意搶了過去。 葉父拉著臉從飯館出來,雖心有不甘心,卻又無可奈何。 這生意人人都能做,人家油坊的價格又比他低,葉父實在是無計可施。 除了小飯館,街上的幾個小攤子也在葉父這訂豆油,但是葉父覺得估計也保不住了。 葉父不死心,一家一家地去問,果然也是不在葉父這訂豆油了。 還好葉父提前過來問,不然從油坊買了油過來,這麼多油都不知道賣到猴年馬月了。 回去的路上葉父在心裡默默盤算著,目前他一個月能賺多少銀子。 葉父除了給食坊送豆油,目前還有4個賺錢的路子。 第一個就是在碼頭上擺攤,葉父每次過來縣裡進貨,早上會在碼頭上擺攤,主要是賣滷肉和李大爺釀的米酒,還有一些陶瓷的小玩意。 這個比較穩定,每次過來能掙個100多文,一個月下來也有1兩左右。 第二個就是在大山村收的山貨和臘肉,這並不是每個月都有,今年在大山村估計能賺個20多兩。 葉父和葉老爺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