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是收穫的季節,秋收更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日子。 秋收前幾日起,葉老太太就開始讓葉母每天做肉給家裡人進補,為秋收做準備。 秋收誰都沒時間去鎮上買肉,葉父提前做了一批魚乾去鎮上賣,小賺了一筆。 家裡也提前準備好不少的臘肉和魚乾,鴨蛋雞蛋家裡更是不缺。 學堂的學生都是附近的農戶,學堂也開始放農忙假,好讓孩子們回去幫忙。 秋收的第一天,葉家七口人早早就來到田裡。 葉家4個大人加上葉東林負責割水稻,葉青青和葉西林負責將割下來的水稻捆好。 捆水稻比較簡單,割水稻的速度跟不上姐弟倆捆水稻的速度,葉青青乾脆拿了鐮刀一起割水稻。 秋天上午還有點涼,幹起活來也沒這麼熱,下午熱起來幹活那叫一個辛苦。 因此農忙的時候大家都願意天沒亮就起來幹活,中午多休息一會,晚上等到天黑透了才回去。 秋收的第二天開始,葉青青就留在曬場上曬稻子和驅趕偷吃稻子的麻雀。 葉青青拿著一根長長的竹竿,時不時往地面拍打,將過來吃稻子的麻雀趕走。 曬稻子相對於收水稻來說已經很輕鬆了,因此曬場上曬稻子的都是一些家裡受寵的小孩和懷孕的婦人。 葉家只有3畝水田,一家人用了2天時間就收割好了。收完水稻接著就要收玉米了。 葉老爺子趕著驢車將玉米往曬場上運,今年有了驢車確實輕鬆很多。 農忙時候女人都是當男人用,男人當牲畜用的,能有一頭驢真是大大減輕了葉父的負擔。 收了旱地的2畝玉米,還有5畝地的紅薯和小後山的5畝玉米。 等所有糧稅都晾曬好放入地窖已經是20天以後了。 秋收的糧食和夏收差不多,3畝的水田收了1500斤的水稻,2畝的旱地收了1640斤的玉米棒,5畝的沙地收了6000斤的紅薯,小後山的5畝坡地收了3200斤的玉米棒。 秋收結束後小後山原本種玉米的5畝坡地也要種上油菜。 葉父請了唐家兄弟倆過來幫,再加上葉老爺子,4人花了5天時間就將5畝的油菜種上了。 這時一旁的10畝油菜已經全部盛開了,一朵朵黃色的小花在微風中搖曳生姿,一片黃色的花海非常煞是好看。 不過這片油菜花只可遠觀,走近就會發現許多勤勞的小蜜蜂正採著花蜜,一不留神就會被蟄到。 葉父趕著驢車回到村子時,村口的榕樹下聚集著許多的人,吵吵鬧鬧地高聲討論著什麼。 葉父是個愛看熱鬧的,趕著驢車往人群去。 還沒走近,就聽到說要收賦稅了。 收賦稅的官差現在在隔壁的月牙鎮收著賦稅,再過十來天應該就該來桃花村了。 每年固定的賦稅有糧稅和人頭稅,徭役每兩年一次,去年已經徵收過徭役了,今年就沒有徭役。 朝廷徵收糧稅是按一成來徵收的。 正常來說一畝水田一季大概可以收穫400斤的稻子,一畝旱地一季可以收穫700斤的玉米,桃花村屬於南方,一年種植兩次。 往年都是按一畝水田收穫800斤稻子、一畝旱地收穫1400斤玉米、一畝沙地收穫2000斤紅薯,來收糧稅的。 山地按20文一畝來交稅,小後山是荒地,可以免稅5年,第6年開始交稅。 山腳的坡地,地契上是屬於荒山,也是免稅5年的。 小後山地契上是150畝,第六年開始,每年都要交3兩銀子的稅。 桃花村這麼多的山,但是都沒有什麼人買山種果樹或者種木材,就是因為交不起稅。 果樹和木材都是多年種植才能有收穫,前期投入的錢太多了,收入又不確定,村裡的人更願意買水田或者旱地。 徭役每兩年一次,每次徭役都是一個月,每戶出一個成年男子服徭役。 威海縣河道眾多,徭役基本上都是去清理河道,偶爾也會去修城牆。 不管是清理河道還是修城牆,其實都是去做苦力,服徭役的人多多少少都帶著傷回來。 如果不想服徭役,可以出2兩銀子免除徭役,不過絕大部分的人家是不捨得這個錢的。 清理河道和修城牆也不是服兵役,死不了人的,頂多就累點受點苦,咬咬牙一個月很快就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