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難得,村裡家家戶戶都會在院子種上兩三棵果樹。 村裡更是隨處可見棗樹、柿子樹、石榴樹的身影,每到夏天果樹開花,村子裡到處是陣陣花香。 在葉家安家的小蜜蜂,自打在葉家安頓下來,每天在各種果樹上打轉,蜂箱裡的蜂蜜一天比一天多。 葉父更是每隔幾天就要到小後山看看蜂箱的情況。 先種的20畝金銀花,小小的花苞已經全部盛開,勤勞的小蜜蜂每天進出好幾遍,蜂箱箱裡積累了大量的蜂蜜。 山頂的蜂箱就更不用擔心了,光是那兩棵巨大的棗樹,開的花就夠這一箱的蜜蜂忙活了,更別說附近還有好幾棵果樹。 葉父的貨郎生意幾乎穩定下來了,鎮上一個月有六次大集,每次大集葉家都會到集市上擺攤,除了之前的雜貨,還新增了滷肉的買賣。 每次大集葉父都要滷上滿滿一鍋的滷肉,這滷肉包含了一副豬下水、四隻豬蹄、一根豬尾巴和一個大豬頭。 而大集的前一天,葉父則會到縣裡進貨,同時帶一鍋滷肉到碼頭上去賣。 到碼頭上賣的滷肉也是一副豬下水,四隻豬蹄,一根豬尾巴和一個大豬頭。 葉父和豬肉攤的老闆談好了,提前幫葉父把東西留出來,肉也幫忙送到葉家。 葉父也從葉母那學會了如何做滷肉,將葉母解放了出來,葉母有了更多的時間做繡品。 除了大集和去縣裡拿貨的這兩天,其餘時間葉父都趕著驢車到各個村子裡賣貨,偶爾也收一些村民做的東西幫忙代賣。 農忙時節家家戶戶都在家裡忙著,村民們許久沒有去大集,葉父這段時間的貨郎生意非常紅火。 第二批曬的魚乾,也在各個村子陸續賣掉了。 葉老爺子則每天在小後山忙活和照看家裡的田地。 之前養的幾十只鴨子,已經有兩三斤重了,每天葉老爺子都會將鴨子帶到小後山的小溪那。 小鴨子自己會在小溪裡找東西吃,既省事又省糧食,葉老太太每次看到這群小鴨子都笑得合不攏嘴。 夏季的竹筍口感比春筍差很多,而且數量也少一些,葉老爺子每次去小後山都會挖上一揹簍竹筍回家,這些竹筍都被葉老太太做成筍乾了。 葉老太太和葉青青的頭飾作坊也穩定了下來。 葉青青還要做繡品,每天只能分出小部分的時間,做一些價格高的彩色髮帶和頭繩。 葉老太太除了忙活家裡的小菜園,其他時間都花在做髮飾上面了。 葉母則每天忙於做繡品,手中的那幅大型的繡圖也才繡了一半。 葉東林和葉西林兄弟倆每天都去學堂,下了學堂後和小夥伴一起去小後山玩耍,順便打豬草。 葉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事情,每個人都勤勞快樂地忙碌著。 一個月眨眼就過去了,小後山山腳的糧食也要收了。 小後山的坡地大概有十四、五畝,葉父種了4畝的黃豆和4畝的玉米,另外還種了2畝的紅薯,只有靠近小溪的幾畝地還空著。 靠近小溪的幾畝地,葉老太太原本想留著長野菜的,但是現在鎮上的野菜賣不上價,去縣裡賣野菜也不划算,葉父準備將這些地種上糧食或者油菜。 小後山這十畝糧食,單靠葉家幾人估計要收割十幾天,葉父不想家人這麼辛苦,特意在村裡請了幾個身強力壯的男人幫忙收糧食。 葉父就在村子裡長大的,誰幹活厲害誰偷奸耍滑都一清二楚,挑選的人都是能幹的。 幾人花了五天,就將小後山的糧食收好了。 黃豆收割好運到曬場上暴曬,夏天的太陽毒辣,曬個三四天就乾透了,裡面的豆子從豆莢裡掉落下來。 曬好後用大木棒用力拍打黃豆藤,將豆莢裡面的黃豆拍打下來。 4畝地一共收了1000斤的黃豆。 玉米直接掰下來曬乾就可以了,4畝地的玉米曬乾後有2500斤,要是把玉米粒搓下來磨成玉米麵也有1400斤左右。 紅薯是在靠近小溪的沙地裡的,產量還不錯,兩畝地就收了兩千多斤的紅薯。 小後山的這些地都是今年開荒的,本身土地的肥力就不夠,產量不高也是正常的。 之前家裡收割的水稻,玉米和紅薯已經夠家裡吃的了,小後山的這批糧食,葉父和葉老爺子打算賣掉。 葉老爺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