奸臣的嘴,能臣的腦子,太監的親密度,難怪皇帝重用陸珩。

這種經歷不可複製,一百年都未必能再出一個,傅霆州只想了片刻就拋開不管。陸珩時運再好也和傅霆州無關,傅霆州現在關心的,唯有王言卿。

兵馬司另外幾個武官感嘆了一會英雄出少年,慢慢說起其他事情。其中一人壓低嗓音,神神秘秘地說:「你們聽說了嗎,宮中似乎有意削爵。」

傅霆州都打算出去了,聽到這話,不由留了一耳朵。削爵非同小可,他們家便有爵位,這是怎麼回事?

這可是大訊息,所有人都來了興致,忙問:「此話當真?」

「當真。許多人家都收到訊息了。」

朝中所有人都仰仗聖意吃飯,宮裡的動向就尤其重要。除了陸珩這種自己掌握訊息渠道的人,其他人只能靠太監傳遞資訊。這就尤其考驗家底了,宮中的人脈非一時半會能經營起來,更多的時候,外人便是有錢,都送不出去。

這種時候鎮遠侯府和武定侯府這等老牌勛貴的區別就顯現出來了,武定侯府出過好幾位王妃、后妃,在宮裡門路甚廣,稍微風吹草動他們就能得到第一手訊息。而鎮遠侯府卻被排除在外,削爵這種訊息,傅霆州甚至要靠同僚閒聊才能知道。

傅霆州不由頓住,仔細聽後面的話。

問話的人對此很關心,當即便問:「為何?好端端的,宮裡怎麼生出這種心思來?」

最開始說話的人擠擠眼睛,意味深長地笑了:「還不是為了國庫。從去年起就在查貪官,如今,宮裡打算收拾倉廩裡的蛀蟲了。這次啊,上面主要想革外戚封。」

聽眾一齊露出瞭然之色,彼此換了個眼色,都笑而不語。大明朝對外戚很警惕,每一朝都嚴格限制後族,只除了弘治皇帝。說是整治外戚,其實就是整治張家,因為除了他們家,朝中再無靠女兒封侯的人家。

連傅霆州聽到都放了心,不再關注這些瑣碎,尋了個藉口出去了。皇帝這次是衝著張家去的,不會燒到鎮遠侯府身上,他大可放心。

·

此時慈慶宮內,張鶴齡、張延齡兄弟正在張太后面前訴苦。

「太后,您可要給我們做主啊。張家的侯位是孝宗封的,我從父親手中接過壽寧侯之位,多年來謹小慎微,為君分憂,不曾行差踏錯一步。如今他們毫無因由就要革去張家的爵位,哪有這種道理?」

「是啊。」張延齡接過兄長的話,說道,「當年孝宗在世時,我們出入宮闈,和孝宗、姐姐、太子一同宴飲,親如一家,何其歡樂!如今孝宗、武宗都不在了,他們就想奪走孝宗的賞賜,豈不是不把姐姐放在眼裡?」

張太后越聽越氣,她在後宮,訊息不靈通,竟然還要靠弟弟來提醒她,皇帝有意革除外戚。蔣家也得了不少賞賜,皇帝要是真為國為民,怎麼不把蔣家人的官職革了,反而過來為難張家?

張太后氣得渾身發抖,這定是蔣氏的主意,蔣氏在後宮處處針對她還不夠,竟還想迫害她的親人!

這群白眼狼,當初要不是她,這對母子還在窮鄉僻壤受苦呢。是她將興王接到京城,是她讓興王當了皇帝,沒有她,皇帝這一生只是個外地藩王而已,一輩子恐怕連京城長什麼樣都不知道。她對皇帝有如此大恩,皇帝不感激她,竟還敢恩將仇報?

張鶴齡、張延齡兄弟二人一起哭,他們都一把年紀了,此刻像小孩子一樣和張太后訴苦,張太后也看得心酸。

她就這麼兩個弟弟,她當了皇太后,提攜提攜孃家怎麼了?她只是想讓孃家有爵位傍身,有些錢財花用,到底礙了誰的眼。

她不由想起弘治皇帝還在世的時候,張家出入禁庭,隨意的像在自己家。弘治皇帝在宴席上看到自己的餐具是金的,而岳父岳母的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