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80年代初,在北京的西單北大街上,有一家包子鋪。

這個包子鋪並不大,就跟我們平時看到的早餐店差不多,可能還更小一點。

店裡就放了3張桌子。

但包子鋪的生意非常好,除了店裡座無虛席,門口也排起了長長的隊伍,爭先恐後的買肉包子。

食客們還不停的議論著:

“這家店的包子雖然看著不怎麼樣,但味道特別好,比別家的都香。”

“是啊,我就是聽說這家好吃,特意過來排隊的,也不知道能不能買到。”

排在後面的人都擔心買不到包子,因為老闆還限量供應。

火爆程度不亞於現在的網紅店。

這乍一看,還以為是什麼美食文吧,老闆天賦異稟,有個滿級的美食系統啥的?讓顧客爭搶著要買他的包子?

還真不是,這可是真人真事。

這家包子鋪的老闆姓逢,40來歲,大家都喊他逢掌櫃。

據說這逢掌櫃做的肉包子,肉質無比鮮美,鮮香可口,讓人吃了流連忘返。

那這逢掌櫃是有什麼秘方嗎?

對,他有秘方。

而且,他的秘方還是不久前才得到的。

其實,在他得到這個秘方之前,他包子鋪的生意並不好。

當時的西單大街,屬於北京人流量很高的街道。

按說店鋪開在這種地方,生意怎麼都不會差。

但老逢以前每天只能賣出去百來個包子。

有時候就幾十個。

在西單,這個銷量真的算不上好。

那個年代物價也低,一個肉包也就幾毛錢,除去成本,老逢一個包子可能就掙幾分錢。

所以100個包子,也就幾塊。

當然,那時候人們的工資普遍不高,一個月幾十塊。

老逢一個月掙的,也就是一個普通人的工資。

養活自己當然是沒問題,實在不行,他還可以吃自己做的包子。

但要發財,可就別想了。

其實老逢以前做的包子,味道也不算很差。

他打餡的手藝一流,所以肉餡味道還是很香的。

他欠缺的是發麵的手藝。

面發的好不好,全憑運氣,有時候做的包子,包子皮還會有點發酸。

即使沒有酸味,那包子的外觀看著也不咋滴,反正引不起顧客的食慾。

以前買包子的人,都是貪圖方便,正好上班路上經過了,沒吃早飯那種,順便就買兩個包子填填肚子。

反正也不會有什麼回頭客。

有時候就是附近的街坊,因為離得近,過來買幾個。

這包子鋪就那麼不鹹不淡的開了好幾年,突然有一天,生意就火了。

那天老逢做的包子,一蒸好就香氣四溢,引來了好多路人。

買了嘗過之後,大家都說好吃的不得了,這時候,也不在乎包子不好看了,也不在乎麵皮發酸了。

總之,肉餡的香味完全打敗了其他的不足。

從那天開始,回頭客越來越多,還有很多慕名而來的顧客。

以前是包子賣不掉,後來是包子不夠賣。

要說不夠賣,老逢多做幾個不就好了?

不行,為啥?

因為他原材料有限。

他的肉餡,可是獨家秘方。

這事,老逢也犯愁,他每天都在想一件事,去哪弄更多的原料來。

顧客買包子,老逢裝包子。

但他一邊裝著包子,一邊不停的打量著人群。

有一天,包子鋪來了一個客人,買了十個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