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主要有三大織造,分別是江寧織造,杭州織造,蘇州織造。

織造相當於皇商,負責提供皇室的布料衣服。後來漸漸擴大到各種器物,珠寶首飾,糧食等買賣。

最開始,各處的織造隸屬內務府,任職的都是皇帝信任的包衣奴才。

比如著名的曹寅以及有姻親關係的李煦一家,都是包衣出身,深得康熙信任。

後來,織造衙門大了,在康熙後期,就把這個部門,歸屬給了當地的衙門管轄,工部下單給各處織造衙門,戶部出錢結算。

這裡面其實有很多問題,最簡單的就是,曹家李家都是康熙的親信,職位是世襲,當地的官員誰敢管?

不僅僅如此,曹李兩家,留下了一大堆的糊塗帳,在戶部欠了一大堆銀子。

康熙在的時候,這些欠條就是一張紙。可惜康熙不在了,曹寅早已經去世。人走茶涼,兩家欠下的錢,總得還吧?

曹家欠得最多,胤禛把這件事交給了怡親王,讓他去找曹寅過繼來的兒子曹頫還錢。

曹頫說起來挺倒黴的,被康熙拎來做了曹寅的嗣子,他卻不是曹寅,康熙對他沒有那麼深的感情,不過是念在曹寅的份上,讓曹家繼續做了江寧織造。

康熙一去,胤禛對曹家就更沒感情了,念著當年隨著康熙下江南,曹家招待過他。

怡親王在其中替曹家說了不少好話,胤禛沒有逼迫太過,允許曹頫去籌錢,慢慢還了就好。

蘇培在旁邊一聽,艾瑪曹雪芹家啊,熱血頓時上湧,想要幫助一把,待他一看那些清單以及欠條,頓時啞了火。

曹家居然欠了三百多萬兩銀子!

莫非曹家真是白玉為堂金作馬?

三百多萬兩銀子,是什麼概念呢?

蘇培看過戶部尚書哭窮的摺子,康熙駕崩後,國庫留下來的銀子,僅僅只有七百五十萬兩。

曹家欠了快有全大清大半個國庫的錢。

他在後世時,看到許多說法,曹家虧空的最主要原因,是康熙當年南巡,曹家幾次接駕花了大價錢。

這點蘇培承認,康熙更清楚,所以曹寅在戶部借了十萬兩銀子去做銅生意,最後虧了,康熙只當這件事沒發生。

不提其他買賣,單單布料方面,曹家經營了幾十年,不用交稅一本萬利的買賣,難道曹家賺的錢,還不夠接待康熙五次?

曹頫的一年俸祿,不算各種冰敬炭敬等補貼,大約在一萬兩白銀左右,閩浙總督也不過這個俸祿而已。

至於蘇培自己,一年明面上的月例,不過八兩銀子,加上補貼些米,公費制錢,就是績效獎金,差不多有一兩左右。

還有打賞方面,胤禛對外規定,蘇培的一個月賞銀不能超過三兩。不過胤禛自己除外,不受此條規矩限制,否則蘇培會掀桌子。

看看自己的那點工資,再看看曹家,蘇培的那腔熱血,很快就冷卻了。

「茄子竟要幾十雞來配」,他在大清最高領導人身邊這麼多年,跟劉姥姥一樣,沒見過如此陣仗與世面。

胤禛吃茄子就吃茄子,吃雞就吃雞,從沒有拿幾十雞來配茄子。

盛極而衰,曹家富貴過頭了。

胤禛一邊罵曹頫,一邊煩惱起自己的兒子。

弘曆弘晝不過十多歲,哥倆現在還小,一起住在毓慶宮,每天在苦哈哈讀書。

弘時已經成親,胤禛對他雖然失望,卻沒有放棄這個兒子,擔心他當不好差,請了先生來,單獨教他讀書。

弘時書讀得好不好另說,卻很有自己的主見,慈悲為懷,總認為胤禛對幾個叔叔太過份。

比如,功勳顯赫的十四,怎麼能安排他去守陵?

十四熟悉青海西藏事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