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仗不是寫詩,老三別說康熙不會考慮,胤禛不會考慮,連蘇培都不會考慮。

胤禛沒有打仗的經驗,青海西藏離得遠,長途賓士行軍這一點,就是一個大問題。

十四正當年輕,騎射上向來出色,加上貝子的身份,各方面的條件加起來,是最合適不過的人選。

他沒有獨自領兵打仗的經驗沒關係,康熙肯定不會這麼糊塗,啥裝備都不給,讓他遠去幾千里之外去送人頭,給他配上一堆有打仗經驗的副將,一切就齊活了。

若是十四阿哥領兵,這就是妥妥的鍍金,增加軍功了。

偏偏,若是十四領兵出征的話,合適方便調遣的,離青海西藏最近,打仗經驗豐富的年羹堯。

蘇培能想到的事情,胤禛早就想到,兩人一時誰都沒有說話。蘇培那些找出來安慰胤禛的藉口,在這個節骨眼上,說也沒用了。

經過朝議,康熙果然任命十四為撫遠大將軍,領兵出征,駐紮青海。

從四川調年羹堯前去支援,胤禛負責前去戶部,統領後勤糧草排程。

康熙決定一下,朝堂上看似都為了打仗在忙碌,內裡卻風起雲湧。

打仗打的是後勤補給,川藏路艱險難走,年羹堯隨便找個藉口,再加上胤禛,輕而易舉就能切斷十四的後勤補給,讓他永遠埋葬在那裡。

胤禛幾乎徹夜難眠。

從戶部回到府裡,秋天來臨,天黑得早,胤禛大步急匆匆進屋,蘇培忙著上前點亮了燈盞。

一聲巨響,蘇培驚得手一抖,顧不得火摺子差點燒到手,循聲望去。

花梨木的圈椅被掀翻在地,胤禛手撐著書案,胸脯上下起伏,如同困獸般,劇烈喘息。

第45章

蘇培能理解胤禛的掙扎與痛苦。

雖然說先前康熙已經警告過朝臣不許站隊,支援某個皇子阿哥,以爭得從龍之功。

富貴險中求,人人都遵紀守法的話,就沒有貪官汙吏了。朝堂上的大臣,看到康熙如此安排,肯定會暗中倒向十四阿哥。

胤禛面對當前的朝堂局勢,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艱難抉擇。

不成功便成仁,胤禛不會天真以為,一心想做閒散王爺,就能得到善終。

天家沒有父子親情,更沒有兄弟親情。

別說祖上父子兄弟之間的互相廝殺,一筆筆的血腥都還歷歷在目,就拿圈禁的老大與太子,還有許多年未能露面的十三阿哥,都時刻在提醒著胤禛,一不小心踏錯,將會迎來粉身碎骨的局面。

蘇培當時看到許多關於雍正殺兄弟的事情,還有電視劇演的什麼血滴子,篡改詔書等,各種離奇的劇情五花八門。

他好奇之餘,也曾想過一個問題,如果換作其他人登基,是不是康熙的兒子們就能得到善終。

他媽聽到他的高談闊論之後,很是鄙視他。

他媽說,首先,人生沒有如果,其次,人生若有如果,就跟溪流歸於大海一樣,最後都殊途同歸。

外在壓力永遠存在,利益是永恆的,只要這兩點不變,不管誰坐上那個位置都一樣,事情的結果永遠不會改變。

假設十四阿哥登上大位,大權在握之後,以前支援他上位的兄弟朝臣,會不會要求回報?

十四一旦嘗到了權勢的滋味,他會甘於處處受到制擎,不想真正一言九鼎嗎?

最後,又將是一場血腥廝殺。

蘇培作為胤禛團隊的人,沒有任何選擇的機會,只能跟著他一條道走到黑。

只有立場,沒有對錯。

點亮燈盞之後,蘇培默不作聲上前,將倒下的椅子扶了起來,並不多勸,退到一旁等著胤禛自己調節心情。

不知過了多久,胤禛低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