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六月份,海軍就開始測試“獵鷹”,按照計劃,這種新式轟炸機在七月底就可以裝備部隊了,當時,第一艦隊就計劃第一批接收“獵鷹”,可在接到了新的任務之後,第一艦隊就沒有立即換裝。真正第一個換裝“獵鷹”的是第二艦隊的第五特混艦隊。

八月初,八個中隊的“獵鷹”直接從廣州起飛,沿途在獅城,科倫坡,莫羅尼,德班降落補充燃料,一共持續飛行了50個小時,最終到達了開普敦,並且在到達開普敦的第三天,第一架“獵鷹”就降落到了第五特混艦隊的航母上。這可以說是對“獵鷹”的第一次考驗,也是一次嚴峻的考驗。一種剛剛裝備的轟炸機,長途飛行數千海里,中途只加油不維護,最終八個中隊的“獵鷹”只有4架掉隊,其他的全都到達了開普敦,並且在當天晚上完成了檢修後,第二天就飛了起來。這足以證明“獵鷹”的可靠性,而這正是轟炸機最為重要的效能之一。

八月份,海航也開始接收“獵鷹”。當時海航的作戰部隊是分成了三批的,一批在前線作戰,一批在後方訓練,另外一批則進行休整。第一批接收“獵鷹”的正是執行訓練的部隊,這些部隊在九月到十月間都陸續到達了前線,接替已經在前線戰鬥了兩個月的部隊,“獵鷹”也在九月底首次參加了轟炸瓦胡島的作戰行動,並且在戰鬥中有著不俗的表現。在近一個月的戰鬥中,最先部署到考愛島的三個中隊的“獵鷹”一共執行了2100多架次的轟炸任務,投下了超過1500噸的炸彈,只有11架被擊落,戰損率不到百分之一。

第三艦隊是在九月初的時候從前線撤回來休整的,換裝工作同期展開。現在,該艦隊正在關島附近活動,艦載轟炸機飛行員的休假都被取消了,全都在進行緊張的適應性訓練。這也是海軍換裝訓練中最麻煩的是一次,而且“獵鷹”是通用轟炸機,海軍不得不在這個時候修改了艦載航空兵的編制,取消了“俯衝轟炸機”與“魚雷轟炸機”中隊,合編為統一的轟炸機部隊,而且最終因此修改了整個航空兵的編制。

最終,海軍艦載航空兵的編制情況是。每艘航母配備一個艦載航空兵大隊,每個大隊下設一個戰鬥機中隊,兩個轟炸機中隊,一個偵察機中隊,以及一個獨立的聯絡運輸機小隊。具體的準備情況是:“遊隼”式戰鬥機36架,“獵鷹”式轟炸機72架,偵察機(很快就將全部使用“獵鷹”的偵察型號)12架,輕型運輸機4架(不長期駐紮在航母上),總計124架戰機,作戰時的編制為120架。

從第三艦隊反映的情況來看,轟炸機飛行員對“獵鷹”是愛恨交加。對大部分飛行員來說,他們不喜歡這種通用轟炸機。俯衝轟炸機飛行員認為“獵鷹”的俯衝效能不如“射水鳥”,特別是其在低空改出俯衝的時候沒有“射水鳥”那麼靈活,過高的速度也是一個問題。魚雷轟炸機飛行員認為“獵鷹”的低空飛行能力不如“海雕”,特別是在完成投彈,轉向規避的時候,“獵鷹”顯得有點笨拙。而根本的問題是,“獵鷹”的出現,讓海軍不再需要兩種轟炸機,因此每個轟炸機飛行員都要具備全面的能力,即使海軍暫時保留了兩個中隊,一般情況下仍然是一箇中隊執行俯衝轟炸任務,另外一箇中隊執行魚雷轟炸任務,可今後這兩種任務的界線肯定會消失。

“獵鷹”的速度,堅固性,可靠性,強大的續航能力,以及巨大的載彈能力是受到了飛行員的一致肯定的,而且這也改變了轟炸機的載彈量與速度不如“遊隼”的尷尬局面,從而讓轟炸機飛行員找回了自信。這正是“獵鷹”受到歡迎的地方。

第一艦隊的換裝工作已經安排了下去,甘永興把這個任務交給了郝東覺,而沒有讓談仁皓去操心。現在第一艦隊的戰艦正在那霸,以及其他的帝國本土港口裡維修,航空兵則都集中在了琉球島上進行換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