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9部分(第1/5頁)
章節報錯
,另外安排了兩艘驅逐艦搭載著兩個營的陸戰隊逆河而上,去掃蕩英國人設在剛果河沿岸的據點。
這支深入剛果河的部隊花了近十天的時間,逆河前進了近1500公里,沿途拔除了英軍設定的十幾個據點,並且在第三天的時候炮擊了金沙薩,但沒有佔領這座城市。這次掃蕩行動也基本上清除了英國人在剛果河流域的影響力。後來,翁一鳴還派遣了一支遠征軍深入剛果河腹地,這不是一支征戰性質的部隊,更像是一支探險隊。後來,很多非洲腹地的大發現都是這支部隊打下的基礎,而且該部隊的行軍路線還修建成為了公路,數十年之後,這條公路還是剛果內地最大的交通動脈。
因為運載艦隊彈藥,以及重油,航空汽油的船隊沒有按照預定時間到達,第二艦隊在剛果河停留的時間比預期的多了兩天。到五月十七日,艦隊補充滿了彈藥,燃料之後才繼續北上。而此時,沿途的英軍據點都收到了訊息,而且英國遠征軍還從拉各斯抽調了100多架飛機部署到了沿途的野戰機場上。
這沒有嚇退姜仲民,那點飛機還無法對第二艦隊構成威脅呢。姜仲民的主要目的不是奪取據點,而是沿途拔除敵人的要塞,並且藉此機會鍛鍊艦隊的官兵。更讓他頭痛的是陸戰隊跟進的速度。翁一鳴一直在開普敦負責後勤方面的工作,甚至將陸戰隊的指揮權都交給了姜仲民。大批的作戰物資還囤積在科倫坡的倉庫裡呢。另外,登陸艦隊也是問題百出,到現在,還一直是由艦隊在支援陸戰隊,登陸艦隊一直留在了開普敦,沒有趕上來。
這也正是帝國海軍在大西洋上作戰的一大難題。漫長的後勤補給線,上萬海里的運輸航程,極大的限制了部隊的推進速度,也限制了陸戰隊投入兵力的數量。從當時帝國海軍自己的統計結果來看,要讓一名艦隊,或者是陸戰隊的官兵在前線作戰,就至少需要在後方安排四名後勤保障人員。而第二艦隊擁有大概3萬名官兵,遠征的陸戰隊至少需要有兩個師的兵力在前線作戰,這又是3萬多名官兵。這就需要至少25萬後勤保障部隊,需要動用至少400艘運輸船隻來運送作戰物資。不說沿途需要消耗多少物資,僅僅是指揮與安排這些後勤保障部隊都是一件極為困難的事情。
麻煩還不止這一點,到五月二十日,也就是在姜仲民指揮的艦隊轟炸了聖多美的第二天,德國的“遠東艦隊”到達了開普敦。這支艦隊的規模只比第六特混艦隊小一點,也有一萬多名官兵,也需要大量的彈藥燃料。這些,都得由帝國海軍提供。可以說,當時最忙碌的不是在前線的姜仲民,而是在後方組織後勤工作的翁一鳴。
帝國陸戰隊沒有去攻佔聖多美,翁一鳴與姜仲民在這個時候都認識到了沿途北上的麻煩有多大,敵人的抵抗還是次要的,最大的麻煩還是後勤補給,以及佔領沿途要塞與據點需要投入的陸戰隊數量。
二十二日,姜仲民率領艦隊返航了。在談仁皓回到舟山之前,姜仲民就回到了開普敦,而且隨即就與翁一鳴一起向海軍司令部提交了新的遠征計劃。顯然,兩人都放棄了之前的作戰計劃,知道沿途北上是一個艱難的任務。
這份新的作戰計劃就在檔案的後面,談仁皓沒有急著看。他反覆思考了第二艦隊在南大西洋上的作戰行動,姜仲民沒有犯錯誤,主要的原因不是他指揮出色,而是敵人沒有做出什麼像樣的抵抗。當然,真正的麻煩不是敵人的抵抗,而是南大西洋上獨特的地理因素。在前後思考了一番之後,就算還沒有看姜仲民他們的新計劃,談仁皓也能夠大概猜出,姜仲民與翁一鳴的新想法了。
第八章 北上的通道
不管是陸戰,還是海戰,對後勤的依賴性都是特別巨大的。“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句在千年前就被古代軍事家總結出來的名言就足以證明後勤保障在戰爭中的重要性。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