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給孟達和劉封寫了一封信,要他們火速支援。孟達和劉封駐紮在房陵、上庸、新城三郡,此三郡是益州到荊州的通道,孟劉要是出兵,關羽也許能扭轉戰局,但是孟劉二人正在互爭兵權,根本不理睬關羽。

這是意料之中的,因為此前,關羽就數次要求他們增援,但是他們總是有理由不出兵。扳回局面的最後一些希望之火,在無情的漢水裡浸沒。

與徐晃的對決,“萬人敵”關羽敗下陣來。還未等關羽有喘息之機,東吳派出的第一高手呂蒙又向關羽發出挑戰。

當關羽在樊城與徐晃對峙的時候,呂蒙正在安排人購買大量便服,不知要做什麼。呂蒙士兵納悶:怎麼,讓我們都退伍嗎?

便服都買全了,呂蒙去找孫權,要求他去做他該做的事情。孫權搖搖頭說:還需要一個理由。

理由這個東西是世上最容易找的,只要是想找,肯定能找得到。幾天後,有人氣呼呼地來彙報:關羽這小子太不是東西了,公然去我們的湘關搶米,說是為了解決于禁三萬降卒的吃飯問題,是可忍孰不可忍!

太好了!孫權高興得要跳起來了,他那神情,就像是關羽去湘關不是搶米而是去送米。

不諳謀略而驕逸輕忽的關羽,還是給了東吳動兵的藉口。

穿上便服計程車兵,最終還是沒能等來退伍的通知,事實上,那個時候,除非戰死,士兵是不能沒有退伍的。他們等來的是出征的通知。

糜芳與士仁去沿江烽燧視察。烽燧就是烽火臺,士兵在烽燧上放哨,如有敵情,白天燃煙,夜晚放火,下一個烽燧看到上一個烽燧的煙火,就立即燃放煙火,這樣一個烽燧一個烽燧地接下去,主力部隊就能知曉軍情了。看管烽火臺計程車兵,被稱為“屯候”。

糜芳與士仁對屯候千叮嚀萬囑咐:一定要瞪大眼睛,一隻蚊子從江上飛過也得看到,要是讓東吳的人過去了,關羽不會放過我們的。

他們的敵人不再是東吳人,而是自己的主帥關羽。不善於搞團結,合作與溝通能力差,這是關羽的“阿喀琉斯之踵”。古希臘神話中的阿喀琉斯是海神之子,荷馬史詩中的英雄。傳說他的母親曾把他浸在冥河裡使其能刀槍不入。但因冥河水流湍急,母親捏著他的腳後跟不敢鬆手,所以腳踵是最脆弱的地方,成為他的一個致命之處,因此埋下禍根。長大後,阿喀琉斯作戰英勇無比,但在特洛伊戰爭中,太陽神用毒箭射中了阿喀琉斯的腳後跟,送了這位勇士的命。

任何一個強者都會有自己的致命傷。沒有不死的戰神,沒有不敗的武聖。

滔滔江水在烽火臺下湍流不息。屯候瞪大眼睛,看著江面,連一隻蚊子也沒看到,只看到一隻接一隻的商船駛過。

門外有敲門聲——有敵情!屯候抓起武器,進入警備狀態。

軍爺行行好,我們是路過的客商,討碗水喝!——屯候放下了武器,前去開門,守在烽火臺上,蚊子也不來,屯候是很寂寞的。今天,終於來生人了,可以聊聊天了。屯候是不擔心東吳人的,因為大家都知道,東吳人在關羽面前是孫子輩的,絕對不敢覬覦荊州的。

門開了,果真是船上的“商人”。屯候熱情地把“商人”讓進裡面來坐坐,彷彿是歡迎多年不見的朋友。“商人”二話不說,掏出了藏在衣服裡面的刀子,架在了屯候的脖子上。屯候急忙叫道:大爺饒命,你們是東吳的吧。

呂蒙從尋陽出發,把精兵埋伏在船裡,然後讓士兵換上早就準備好的便服,打扮成商人在船頭搖櫓(“使白衣搖櫓,作商賈人服”),晝夜兼行,到了蜀漢軍隊烽燧處,趁屯候站在烽火臺上看風景的時候,把他們全都俘虜了。這樣,鎮守南郡計程車仁和糜芳,對呂蒙的渡江行動,絲毫不覺。

這就是被後人津津樂道的“白衣渡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