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可能盡歸梅鋼系所得。

徐沛設想,也是最初討論的可行方案,就是在省國投的基礎之上組建淮海國資集團,未來的淮海國資集團由蔣益彬擔任黨組書記,沈淮出任總經理。

省國投作為省zhèng fu唯一授權擁有海外融資許可權、有省zhèng fu作信用背書、承擔連帶償還責任的國資企業,這些年來在海外累計融得十數億美元的資金,也就是說身上揹負著十數億美元的債務;而同時省國投將融得的資金,主要放貸給省屬國企進行產業發展、維持運營,也就是說省國投同時對省屬國企擁有近百億的債權。

省國投的淨資產額度不高,將債務與債權折抵,淨資產甚至都不到十億,但由於省國投具備的特殊xing質跟地位,在省國投的基礎之上,組建淮海國資集團,更有利於透過重組改制的方式將省國資企業陸續的整合到淮海國資集團的框架之下。

同時,要在淮海國資框架之下,成立新的控股公司,聯合各院校啟動南灣湖大學科技園建設,動用的資金數以百億計,淮海國資除了有在內地的融資渠道還不夠,也需要有在海外直接融資的許可權——在省國投的基礎之上,組建淮海國資集團,融資渠道跟手段無疑更豐富、更有力。

計經系不想讓沈淮在新成立的淮海國資集團隻手遮天,要分權,也需要拿出實實在在的東西;不然就算蔣益彬擔任黨組書記,也難以對沈淮形成有效的制衡。

省國投的框架雖然龐大,雖然也有省zhèng fu唯一授予的海外融資許可權,有省zhèng fu的信用背書,但由於從海外融得的資金主要放貸給省屬企業,而省屬企業這些年來的運營情況很多都相當勉強,這也就意味著省國投當前的資產結構狀況遠遠談不上良好。

亞洲金融風暴,南方好幾個省份的國投集團都暴露出嚴重的問題,揹負三百多億債務的廣南國投甚至破產清算,淮海省國投集團雖然當時在李谷的約束之下,沒有暴露出什麼嚴重的問題,但這樣的資產、財務結構終究是個隱患。

徐沛也希望能借組建淮海國資集團的機會,將省國投所存在的隱患消解掉,進一步完善監管機制。

除了省國投之外,淮海融投、東江電力、淮海電氣、東獅集團、新原野、東江地產等企業的省國資股權,將第一批置入淮海國資旗下進行統一管理。

淮海國資組建之後,沈淮擔任集團黨組副書記、總經理,負責集團運營的具體事務,但除了財務審計權歸省財政廳外,蔣益彬擔任黨組書記,還將與集團黨組成員以及重要子公司的一把手組成類似董事會的監督執行委員會,負責集團所有的重大建設及投資專案的審議。

由於淮海國資的特殊xing,管理層還是將由省裡直接任命,故而也不可能完全實現現代企業制度。

而說到南灣湖大學園的建設,則計劃在淮海國資旗下發起成立南灣湖大學城控股公司。控股公司將以省財政拔款與各院校共同參與出資的形式發起成立,但除了第一批註入二十億的資金外,後續五年之內的建設資金由淮海國資內部統籌安排;五年過後待省及徐城市財政寬裕起來,再考慮由省及徐城市財政撥款逐步彌補因建設所欠下的貸款等債務。

要是第一批就能將淮煤集團置入淮海國資集團旗下,淮海國資旗下所直接掌握的省國有資產淨值將超過二百億,旗下獨資、控股及參股子公司總資產將超過五百億,也可以說淮海省國有資本即將打造第一艘“重型航母”破浪啟航。

雖說淮海省國有經營xing資產淨值近六百億,淮海國資第一批能聚集的省國有資產僅三分之一,但這三分之一的省國有資產,包括淮煤、淮海融投、東江電力、淮海電氣、東獅集團、新原野、東江地產等集團在內,無一不是各方力量這幾年來推動國企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