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攻其不備,救援蒲津關!(第1/2頁)
章節報錯
漢王楊諒屯兵晉陽,準備討伐長安,誅殺楊素,以清君側。手下諮議參軍王頍(kui),還有總管府兵曹裴文安,向他獻上兩套不同的作戰方案,雖然方案有所不同,但是目的卻是隻有一個,那就是如果要採取進攻,就是要奇兵突襲,直搗長安,速戰速決,才能佔有主動優勢,否則若陷入僵局,雙方僵持不下,則非常不利。
王頍和裴文安兩人,本來都是具備很高軍事才能的上將軍,兩條妙計,無論楊諒採取哪一種,都會在並肩王楊林大軍未到之際,突出奇兵,佔得主動。可是這位漢王楊諒,卻是空有一身武藝,卻是志大才疏,無法掌控戰局,而且人雖然生得孔武有力,性格卻是過於謹慎,而且最大的短板,就是行事不夠果斷,優柔寡斷,躊躇不決。
他在思考了三天三夜之後,終於做出決斷,竟然是兵分五路出擊,如此一來,正中並肩王楊林下懷。漢王楊諒,本來兵力不足,和自己相比處於劣勢,如集中兵力,奇兵突襲,自己立足未穩,防守薄弱,還真難以抵擋,今竟然分兵出擊,那自己就可以集中兵力,各個擊破,漢王楊諒,焉有不敗之理。
漢王楊諒親率主力,殺奔蒲津關,打算直搗京師長安,距離蒲津關一百里,命人紮下營寨。漢王楊諒端坐中軍大帳,命令王聃(dan),裴文安,各自率領兩萬人馬,爭取五日內拿下蒲津關。
蒲津又名蒲坂津、夏陽津,是黃河重要的古渡口和山河要隘,位於陝西東部大荔縣以東,黃河西南。戰國時,魏國在此設定了蒲津關。蒲津關地處陝、晉、豫三省要衝,戰略形勢甚為險要。無論從陝南進入山西,還是由晉南東出河北、南下中原,凡陝晉之間的兵家之爭,往往都離不開蒲津關。
蒲津關處於戰略要地,歷史上在此也上演過很多知名的戰役。春秋時期,秦伯伐晉,高祖劉邦 東出臨晉關到河內,擒殺了殷王邛,景帝三年,吳王劉濞率領七王叛亂,也將此列為必爭之地。當然,最著名的,自然是後漢三國時期,北魏曹操和錦衣馬超,在蒲津關的一場大戰,被傳為佳話。
王聃、裴文安,率領大軍,兵分兩路,前來攻打蒲津關。守將丘和率領人馬‘出城迎敵,誰知一場大戰,被王聃、裴文安殺得大敗,逃回城內,王聃、裴文安率領人馬,將蒲津關團團圍困,並率兵攻城。丘和據城死守,急忙派人突圍向後方求援告急。
此時的前部正印先鋒官宇文成都,已經和金槍小霸王令狐傑,花刀將魏成,率領著五萬人馬,已經馬上接近蒲津關。接到丘和的告急求援,宇文成都立刻命人上報並肩王楊林,自己率領大軍急進,準備救援蒲津關。
宇文成都率領人馬,來到蒲津關附近,登高遠眺,瞭望蒲津關的局勢。但見漢王的人馬,兵分兩路,形成夾擊之勢。人馬列陣整齊,一看就知道,為首的將領,必是頗有才能之人。
宇文成都對令狐傑和魏成說道,“兩位兄長,你看漢王人馬,嚴陣以待,為首將領,聽說是王聃和裴文安,都是漢王手下的知名將領。咱們可是帶隊出征的第一仗,必須首戰告捷,才能鼓舞士氣,兩位以為我們如何解蒲津關之圍啊?”
令狐傑說道,“宇文將軍,在下聽父親說起過這兩位的威名,尤其裴文安,確實驍勇善戰,咱們引兵來救,也許早在他們二人意料之中,有可能早就設下圍點打援之計,等我們上鉤,也未可知啊。”
魏成說道,“令狐賢弟多慮了吧?我們五萬人馬,對方只有兩萬,就算他們設下埋伏,還經得住我們大隊人馬的衝殺?”
宇文成都說道,“大意不得啊,魏兄,往往都是驕兵必敗,我看咱們不如就地隱藏起來,等到王聃、裴文安率兵攻城之時,我們趁其不備,攻其背後,一定可以大獲成功。
令狐傑說道,”假如他們不採取攻城,就等我們靠近,伏擊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