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俱羅在白馬城辭別了楊林,路經孤峰山,又巧遇弟子宇文成都,師徒二人攜手而行,趕奔五臺山,去給楊林的師父送信。 一路無話,這一日他們師徒二人就登上了五臺山的掛月峰。五臺山乃是佛教名山,所謂五臺山,就是由東南西北中五座雄渾壯美的山峰所構成。他們分別是東臺望海峰,西臺掛月峰,南臺錦繡峰,北臺葉鬥峰,以及中臺翠巖峰。 五臺山峰,風景各有獨到之處的美。東臺觀日出,西臺賞明月,南臺賞山花,北臺賞雪景,中臺則是以此為中心,可以觀賞五臺山的全景,尤其是晴日裡豔陽高照之下,竟能看到別處在下雨,真是美到極致。 兩人沿著山路,蜿蜒而上,便見一片蒼松翠柏之間,一處青磚碧瓦的院落出現在眼前。兩人加快腳步,來到院落門前,只見青磚高挑的門樓下,一塊匾額,上寫“悟真觀”三個大字,字字筆走龍蛇,蒼勁有力。 門前有兩個道童趕緊上前攔擋,施禮說道,“無量天尊,施主來到此處,不知有何貴幹?” 魚俱羅也施禮說道,“在下是楊林的朋友,楊林託我帶了他的親筆信過來,務必親手交到謝長風老前輩的手上,還請小師父代為通稟。” 一個小道童說道,“施主請稍等,我們這就去稟報師祖。”說著,一個小道童就飛奔而去。過不多時。就返回門前,說道,“師祖說既然是兩位奇人異士來訪,當然速速有請,兩位請隨我來吧。” 魚俱羅跟著小道童進入院子,院子裡雖然看著簡樸,但是卻看著十分乾淨規整,穿堂過院之後,小道童將他們師徒帶到一個像是後花園的院落裡,小道童手指水中一處涼亭,說道,“我師祖讓你們在那裡稍後,師祖隨後就到。”魚俱羅點頭謝過,小道童返身離去。 魚俱羅領著宇文成都,向湖心小亭而來,當魚俱羅他們沿著一條小徑,轉了一個彎,到了小亭前面時,就見一位鬚髮皆白的道長,已經端坐在那裡等候了。魚俱羅暗自一驚,“剛才看向亭子裡,還空無一人,何故轉眼之間,道長就到了眼前?莫非是神人不成?" 再看那謝長風,一襲白色道袍,面如冠玉,雖然鬚髮皆白,但是臉上卻沒有一絲皺紋,仙風道骨,渾身散發著一種祥和的氣息,在他面前,總讓人感覺心平氣和,寵辱偕忘,被一種溫馨、慈愛所包圍。 魚俱羅也不好多問,連忙拉著宇文成都一起施禮說道,“長風道長在上,弟子魚俱羅,這廂有禮了。” 謝長風連忙以手相攙,說道,“既然是小徒虎臣的朋友,那就都是自家人,不必客氣,請坐。” 魚俱羅和宇文成都坐定,謝長風仔細端詳他們兩人片刻,說道,“兩位果然都不是凡俗之人,一位是重明鳥轉世,一位是九天應元雷神普化天尊輪迴,貧道一天之內,與你們二人相見,也真是頗有機緣啊。” 魚俱羅聽的一頭霧水,不明所以,施禮說道,“弟子愚鈍,還請道長明示。” 謝長風微微一笑,說道,“都是妄言,不必認真,不過你們二人能夠在一起,可算是有違常理,不過想想,也是可以理解,世間萬物,本來就是相生相剋,相互成全,何況人乎?” 魚俱羅聽了謝長風一席話,即感覺有些難以理解,卻又感覺彷彿他的話,句句暗藏玄機,句句洞悉人心,不禁有些驚詫。 這時魚俱羅忽然才想起,還有楊林的信呢,連忙探手入懷,將信取出,雙手遞給謝長風。謝長風看信之後,臉上波瀾不驚,只是微微笑道,“原來楊林也是別有用心啊,雖然未曾明言,為師如何不知你的心思?” 說罷,謝長風輕輕拍了下手掌,立刻有兩名中年道長走來,施禮說道,“不知師父有何吩咐?” 謝長風說道,“這兩位是你們楊林師兄的朋友,也是我們的貴客,你把空竹苑打掃一番,請兩位貴客過去歇息。”兩人領命而去。 謝長風對魚俱羅說道,“閣下雖是重明鳥再世,但是卻生不逢時,又遇其他神明壓制,所以空有抱負,難以施展,身受無端苦痛煎熬,卻有冤難申,一切化為徒勞。不過,此乃天命使然,不可強求。唯一能化解的,就是讓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