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破西陵,焉能攻陷荊州,不破荊州,焉能攻取江東?”羅憲沉聲道。

王濬拱手道:“不破西陵,為何不能直下江東?”

這一問讓兩人都愣住了。

但很快又反應過來,羊祜讚道:“不愧是王士治!”

羅憲拱手還禮,“妙策!”

如果是兩年之前,陸抗手中捏著一支精銳水軍,王濬這句就是廢話。

但現在陸抗水軍沒了,優勢在秦軍手上。

另一方面,吳軍習慣了西陵的堅固,絕沒想到秦軍直接順江而下。

出其不意,攻其腹心!

羊祜提醒道:“吳軍在長江築三道鐵索,只怕水軍難以透過。”

王濬道:“此正是吳軍心虛,若其有水軍在手,何必鐵索橫江?屬下自有破鐵索之法。東吳實外虛內,若能突破荊州,順江而下,吳人必震恐,屬下招降納叛,一鼓而入建業,蕩平東吳!”

說的這麼輕鬆,但實施起來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正如當年杜預偷渡陰平,事後看起來簡單,但其中艱險,也就當時的杜預知道。

吳國一向重視長江防線,出現任何一點意外,王濬就有去無回。

王濬的野心顯然超過羅憲、羊祜的預期,原本以為他只是攻陷防守薄弱的荊州下游地區,沒想到人家的心思直接撲在建業!

“荊州有陸抗,嶺南有陶璜,江淮有鍾會,我軍雖強,卻一時片刻奈何不得,非如此,不能破東吳。”王濬再次朝二人拱手。

羅憲仍是皺眉。

換個角度,秦吳對峙,如果王濬有去無回,秦軍先敗一陣,必然士氣折損,滅吳就無從談起了。

留在西陵,三軍鏖戰,雖然是笨辦法,但勝在穩妥。

自古謀劃容易,決斷不容易。

羅憲要向朝廷負責,向楊崢負責。

羊祜卻朗聲大笑,“破吳者,必王士治也!都督不必多慮,兵貴神速,今江東人心離散,士治順流而下,吳人必以為滅國,若有差池,祜願擔全責!”

論打仗,羊祜不如羅憲,也不如陸抗,但若是論識人之明,則天下能超過他的不多。

歷史上,杜預和王濬正好是羊祜向司馬炎舉薦的。

王濬感激的向羊祜拱手一禮。

羅憲盯著王濬,目光炯炯,“王太守敢以身犯險,某豈會束爾手腳?此戰若能成功,可少生十萬白骨,全十萬人家,我軍中亦有五千精銳水軍,可調入太守麾下,羅襲、羅尚聽令,遂王將軍出征。”

“唯!”二人拱手而出。

“大秦有兩位都督,江東安能不破,國家安能不興?”王濬向羅憲施禮。

雖然知道羅憲把兩個子侄派上,也是分軍功的意思,但這份信任,也算是少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