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二章 送行(第1/2頁)
章節報錯
楊旻是幾個皇子中最低調的一個,這一點倒很像現在的劉禪。
在河中封了漢國之後,劉禪老淚縱橫,“陛下此舉必為後世稱頌!”
蜀漢的遺老遺少們抱頭哭泣,他們的後代主動請願遠赴河中,楊崢自然應允,巴不得他們遷徙過去。
關中百姓一半是蜀中遷徙過來的,其中不乏大漢的擁篤者,宣義司稍作動員,在承諾雙倍田產免賦三年後,便有七千多戶願意過去。
七千多戶,也就兩萬多人。
對於偌大的河中來說,遠遠不夠。
本民族人口在當地佔絕對數量優勢,才能真正將當地轉化過來,不然幾十年後,漢民會反過來被當地融合。
楊崢只能動用皇帝的權威,號召百姓西遷,去開拓新的疆土,還讓李密寫了一份文采斐然的詔令。
願去者,每戶賞賜馬車一輛,駑馬兩匹,駱駝一匹,糧食三石,皮甲一套,弓兩副,刀三口。
大秦別的不多,各種牲畜應有盡有。
相當於一路的消耗,全有官府承擔。
沿途驛站也對百姓開放,提供水和食物。
宣義司宣傳了這麼多年,楊崢已經被神化了,在大秦帝國擁有無上的權威和威信,百姓的信任幾乎是盲目的。
很快便有兩萬三千多戶被動員起來。
兩萬三千戶,也就六七萬的駑馬和駱駝,七萬石糧食,還沒有一場小型戰爭消耗的多。
不過驛站的承擔能力有限,十幾萬人湧過去,肯定會出現各種問題。
戶部迅速擬定了方案,分成四批次。
明年春、夏各遷徙一波,後年的春夏再來一次,也就差不多了
“兒臣惶恐……”才十五歲的楊旻在眾人的目光下有些不知所措。
楊崢拍拍他的肩膀,“有什麼惶恐的?你是天璜貴胃,是大秦的漢王,是朕的兒子!”
楊旻眼中閃過一陣陣光彩,兒子的自信都是父親給的,其實楊崢挺喜歡這種性格,知道惶恐,就說明他有敬畏之心,不會肆意妄為。
作君主的,往往最缺的就是敬畏之心。
沒有這個,很多時候連人都做不好。
“到了河中有不決之事,可多多詢問大都護,為兄也為你延攬了不少治國之才。”楊旭頗有兄長作風。
】
楊旻是他推薦的,兩人的關係自然非同一般。
將來漢國與朝廷和睦也算是一樁美事。
“多謝兄長。”楊旻向楊旭拱手,轉身又向劉禪行禮。
劉禪這些年日子過得不要太滋潤,人又長胖了一圈,通常情況下,很少出現在公眾場合,即便是朝中權貴的邀請,也會推辭,但這次是外孫就封,封的還是漢國,不能不露面了。
“殿下以後多多保重。”劉禪語氣溫和,一副老好人模樣。
很多不明真相的人通常會以為他真的闇弱,一個能支撐蜀國幾十年的君主,又豈會真的闇弱?
“外祖也當保重!”
蜀國的一幫舊人,劉、關、張三家的第四代子弟大多跟隨西行。
還有諸葛武侯、姜維的後代,也在西行之列。
大秦將諸葛武侯、關羽、張飛抬進武廟之後,這兩家對大秦的態度也改變了,尤其是諸葛家和關家。
諸葛亮同時進文武二廟,就算沒有宣義司的宣傳,也被大秦計程車人們推崇。
一句“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堪稱千古名臣的典範。
諸葛武侯被士人推崇,關羽卻在民間影響力越來越大,其忠義勇武的形象深入人心。
後世受三國演義的影響,呂布被吹捧成天下無敵,實則三國時代,關羽才是名將的天花板,作為敵對陣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