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七十二章 軍功(第1/2頁)
章節報錯
軍功授田,必須還要有配套的軍功爵體系。
秦商鞅變法,耕戰立國,從公士到徹侯,每一級都有明確的首級要求。
每一級的食物、禮儀、食邑、歲俸各不相同。
也有鞭刑、刖刑、劓刑等刑罰處罰作戰不力與不稱職的官吏。
要效彷秦國之制,就必須有龐大的官僚體系作為支撐,這恰恰是西平短處。
不過歷史長河中,還有另外一個體系可以借鑑。
策勳十二轉,賞賜百千強!
從北魏傳承至大唐的十二轉軍功制。
楊崢依稀記得是從最低的一轉武騎尉上升至十二轉上柱國。
比大秦的簡單明瞭,也不是以人頭記功,而是根據每場戰爭的過程和勝負,統一計算功勳。
根據戰爭的規模、兵力、裝備,以少擊多為“上陣”,旗鼓相當為“中陣”,以多擊少為“下陣”。
斬殺敵人四成以上為“上獲”,殺敵二成為“中獲”,一成為“下獲”。
綜合起來,上陣上獲為五轉,上陣下獲為三轉,以此遞減。
別看只有十二轉,真正透過軍功達到正二品上柱國的寥寥無幾。
李二大帝時期,名將勐將如雲,李靖、秦瓊、李勣等赫赫有名的大將爭殺二三十年,錄前後勳,才被授以上柱國。
一個朝代能有個秦瓊、李勣?
一個民族又能有幾個李靖?
而西魏的八柱國則不是透過軍功得來的。
歷史長河滾滾向前,十二轉軍功本身也是在戰國秦漢的軍功體系改進而來的,比大秦的二十級軍功爵位制要符合時代的多。
也更容易施行。
宣義郎下放到屯,軍中還有司馬等職位,可以作考功之用。
這是明的,暗的還有九野營人員。
三重考功體系各不統屬,謊報軍功之事無所遁形。
不會出現秦軍為爭搶首級而自相殘。
更不會出現晚明時期殺良冒功之事。
楊崢覺得北魏、西魏、隋唐之際武功赫赫,跟十二轉軍功有很大的關係。
士卒上升通道被開啟,自然人人用命。
楊崢在與杜預商議整整三天之後,西平版十二轉軍功勳制新鮮出爐。
甲士、勇士、勐士、雲騎郎、飛騎郎、驍騎郎、鷹擊郎、虎衛郎、鷹揚郎將、虎賁郎將、護軍、上護軍,分別對應一到十二轉,從七品至正二品。
當然,品級暫時空置。
楊崢一個三品太守,封二品的上護軍,有些太聳人聽聞了。
每一級都有明碼標價的歲俸、田產、待遇。
甲士百畝,勇士二百畝,勐士四百,遞增至上護軍的十頃。
漢魏一頃差不多是二百四十畝。
另外楊崢還規定雲騎郎以上就要賦稅,以避免產生類似明代計程車紳階級。
一個上陣上獲,都是有明確敵軍數量的,以少勝多擊敗五萬以上的敵軍才可稱為上陣,殺敵或者俘虜兩萬以上才能稱為上獲。
所以五轉軍功不是這麼容易拿到的。
一場勝利,不可能所有人都是上陣上獲五轉的飛騎郎。
而是依照功勞大小,從主將到副將、牙將、曲長、屯長、士卒等等,依次評定,然後策勳。
未達到策勳要求計程車卒,則根據戰果,記錄軍功,累積之後,也可策勳,不想累積,則分賜田地,或者錢帛,視士卒個人意願而定。
總之一場勝利,士卒必有所得。
軍功累積年限夠五年,也會自動轉為甲士,算是安慰獎。
甲士以上,則需實實在在的軍功。
另外針對特別勇勐計程車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