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部分(第1/4頁)
章節報錯
畝疾蛔閫蛉肆耍�嶄雌鵠吹掛膊輝趺捶咽隆�
東胡現在總共有三十來個州府,為了保險起見,朱慈炅每個州府派去五千騎兵,拿著他隆王得詔令去接管地方,這一通詔令寫下來,他隆王是手也寫麻了,心也寫碎了,完了,完了,強大的東胡王朝就此完了!
朱慈炅自然不會讓這麼一個大到能威脅到大明的藩屬國存在下去,當然,他也不會把東胡王朝王室全乾掉,人家都投降了,再殺就是不講道義了,大明可是禮儀之邦,這點道義還是要講的。
他的方法很簡單,直接將東胡王朝的疆域拆分成三部分,東胡降為二等屬國,封他隆王也為緬王,只保有原來緬甸宣慰司的疆域,剩下的地方則收歸大明直屬,朱慈炅也不想搞什麼宣慰司了,他決定直接用承宣布政使司來管理,將東胡剩下的疆域劃分成兩個行省。
一個行省沿用大明立朝初期的交趾承宣布政使司之名,管轄原來的寮國宣慰司、八百大甸宣慰司和原真臘國所有區域,一個行省沿用漢朝的日南之名,定為日南承宣布政使司,管轄原來的木邦宣慰司和孟養宣慰司等地。
這成立行省自然不是簡簡單單在地圖上一劃就行了,行政管理和地方的保衛都要安排好。
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地方守衛了,南洋有很多地方還是未開化之地,再加上各種勢力不斷爭奪,民風是相當彪悍的,如果不安排足夠的守衛力量牢牢控制住,恐怕政令壓根就通行不了。
在明朝,地方守備力量主要還是以屯衛為主,邊屯田邊守衛地方安全,這樣既節約了糧草,又保持了足夠的後備力量,是一種很不錯的屯兵方式。只是明朝後期,吏治敗壞,屯衛大多名存實亡,各地衛所屯兵基本逃亡過半,所謂屯田大部分都被皇室宗親和地方豪強給私吞了,所以大明才顯得那麼孱弱。
不過,現在就不一樣了,經過十來年的整頓,各地衛所的屯兵名額基本上已經補全,大明建朝初期的五百多個內外衛所,現在已經恢復了四百多個,內衛已經基本恢復了,剩下的外衛那就沒有辦法了,因為外衛大多都是設在像東南半島這樣的地方,整個疆域都被人佔據了,衛所自然也灰灰湮滅了。
衛所是恢復的差不多了,只是這屯田規模卻沒有辦法恢復到明初時那麼大,而且各地的屯田規模差異很大,像遼東和西北等地幾經戰亂,人口銳減,屯衛的土地遠超以前,但是東南、西南等地卻是人口暴增,屯衛的土地經過各種侵吞之後縮減嚴重,這點就是朱慈炅以前都沒辦法解決,貪官汙吏可以收拾,但在在屯田上耕種的全是平民百姓,總不能把他們趕走,讓他們去餓死吧。
現在就好了,東南半島上也是戰亂連連,人口銳減,空置的土地多的是,把屯衛調過來正好,既擴大了屯田面積又保證了地方安全,可謂一舉兩得。
朱慈炅和隨行的兵部尚書孫元化商議過後,直接下旨,從南直隸、福建、湖廣各調十個衛所總共一百個千戶所的屯衛散佈到交趾和日南各地。
另外,四川、雲南等地的宣慰司、宣撫司、安撫司及長官司全部改成衛所和千戶所,想從政的土司可以當知府、知州和知縣,只要老老實實職位可以世襲,想繼續保有軍隊的那就全部遷到日南和交趾來當屯衛,不聽朝廷號令的,直接拖出去砍了!
現在那些土司可都在孟艮府待著呢,朱慈炅密令王徵南把他們全部監控起來,一百多個土司用上萬錦衣衛密探去監控自然綽綽有餘,當然,他們各自都帶有手下,但是他們那些三腳貓功夫怎麼比的過配有手槍的錦衣衛高手,所以他們現在一個個都老實的不得了,生怕一不小心就被錦衣衛給辦了,錦衣衛可是出了名的管殺不管埋,比他們兇狠的多!
朱慈炅的旨意一傳到孟艮府,這些土司自然是議論紛紛,不過,沒一個敢唱反調的,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