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塘鎮划過來起,就考慮兩村合併、李社村整體規劃工業區,蔡家橋村整體規劃居住區的事情。相當工作,會在三五年間陸續展開,需要在蔡家橋村委會、村小附近建設集中居住區,把兩個村近八百農戶都遷過來,才能騰出更多的工業發展及建設用地來。”
梅溪鎮之前就所轄的二十幾個行政村,還有一大批危房亟待改造,這次把四十萬直接撥給外划過來的兩個村,黃新良開啟始也有想不通,這時候才明白沈淮打算:合併辦學,就能讓兩村合併的事開個頭,先建學校,然後在學校附近劃地建設集中居住區,安置拆遷戶,修路與鎮區相接,底下的事才會順理成章。
再一個,也唯有鎮上實實在在的對兩村進行財政扶持,才有可能消除這兩個村的防備心理。
第一卷 第一百七十三章 回馬槍
回到鎮上,何清社就追了過來,要談下梅公路拓建的事情。
“老朱請客,你把李鋒也喊上,我們邊吃邊談……”沈淮跑了一下午,也餓得前心貼後背,讓何清社把李鋒也拉出來,一起去渚溪酒店吃晚飯去。
梅溪鋼鐵廠改制完成,跟鶴塘鎮的行政區域也重新進行劃分。
雖然貨運碼頭以及鋼廠生產線擴容要忙上一段時間,不過那是鋼廠的事情,鎮政府這邊在六月初就正式把梅溪大橋重建及下梅公路拓建工程提上日程。
籌集資金是一方面,同時還將涉及到近百戶沿街房屋的拆遷,此外專案的前期審批工作也是極為繁瑣,遇到專人盯著跑。
沈淮是黨委書記,要掌握全域性,還要盯著鋼廠的日常管理,不可能把所有事情都背身上來,那樣有八隻腳都不會夠用。
梅溪大橋及下梅公路的事情,具體還是何清社負責。
不過遇到重要、難決定的事情,何清社會過來找沈淮商議。沈淮通常會把李鋒也喊上,三個人開個小會,能做決定的就趕緊掉,然後黨政會議上再走個形式。
到渚溪酒店,沒見到陳丹,問過櫃檯後的錢雲,沈淮才想起來陳丹上午跟他說了,說晚上要跟小黎回老宅整理東西,準備過兩天就正式搬回去住。
沈淮就直接到二樓找了個包廂,李鋒趕過來還要一會兒,就跟何清社先說起李社、蔡家橋村合併辦學的事情。
李社、蔡家橋是梅溪鋼鐵往渚江邊發展的關鍵,拿四十萬給兩個村合併辦學,對梅溪鋼鐵的貨運碼頭以及梅鶴公路等專案有促進,何清社自然沒有什麼意見。
鎮資產辦跟鋼廠、跟紫蘿家紡等鎮屬企業結算紅利、承包費以及財務審計,都是每季度一次。
趕著鋼廠改制,資產核算是截止到四月底。九四年一月到四月,不用上繳企業所得稅,鋼廠盈利高達九百三十餘萬,鎮政府按照20%提取紅利,將有一百九十萬;其餘作為發展資金,留在鋼廠作為資產增數。
正式改制是五月底,整個五月份二百四十萬的利潤就由鎮政府全部提出。
九十年代,雖然國內還存在種種問題沒得到解決,但處於經濟發展的黃金時間是毋庸置疑的。紫蘿家紡成立之後,之前的發展桎梏不復存在,二月底就完成生產設施的更新,員工也增加到四百餘人,今年上半年的盈利將超過六百萬。
家紡業在國內當前還是勞動密集型企業,對資金有需求,但不如鋼鐵業那麼飢渴。故而成立合資企業時,紫蘿家紡的股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