藕丁�

這樣的威力很快就能爆發出來,感受最明顯的就是衛立煌和湯恩伯了。他們一個在在洛陽、中條山,一個在伏牛山。這本來是老蔣安插的棋子,但因為周圍百姓心向先鋒軍,使得他們越來越艱難,就連手下計程車兵也時常自動消失,跑去投奔附近的先鋒軍。

時間短了,還能用嚴格的軍紀和殺雞駭猴的手段震懾,但時間長了,就連那些低下層軍官也開始溜號,兩人才著急了起來。

不過,兩人的對策不一樣,湯恩伯挾打敗逃竄的板垣徵四郎的名聲,在請示了老蔣後,領著大軍直接離開了伏牛山和商洛、洛南等地區,提前一步進了湖北。本來打算紮根襄樊,但卻被先鋒軍佔了個先。打又打不過先鋒軍,他只能遵從老蔣的命令,駐守在了鍾祥和荊門一帶。硬著頭皮擋住了先鋒軍繼續向南的腳步。

孟享倒是沒心思理他,佔據一地,消化吸收一地。他也不想和老蔣鬧出太大的亂子,畢竟二戰機會難得,哪裡還顧得上在國內內鬥。此時聯合戰區的地盤,無論是從人口也好,還是從資源也好,已經暫時夠在二戰中獲利的基本需求了。剩下的土地慢慢的吞併就是了,孟享也不急著需要什麼名頭。有實力就是最好的權力。無形之中,此時的孟享已經慢慢的成為了華夏第一實權人物了,處理事情比起老蔣都管用。

這也是衛立煌選擇靠向先鋒軍的一個原因了。大勢之下,很多人都明白未來必然是屬於先鋒軍的,中央軍與之的實力相差太多了。

若是此前眾人只以為先鋒軍比中央軍裝備強,但隨後的幾次大戰中,眾人意識到先鋒軍無論是從人數等總體規模上,還是個人的技戰術,紀律等方面,已經都超出了中央軍。最關鍵的是,先鋒軍還特別有錢,更有民眾的支援。即使戰區內的經濟也是比國統區要好很多。每天新建的工廠和轟響的機器,街頭隨處可見的印著華夏製造的商品。都在預示著一個新的奇蹟正在誕生。

不說別的,單純是去年全年11萬噸的鋼鐵產量,就讓很多人意識到了先鋒軍的強力所在。此時無論是工業救國也好,知識救國、教育救國也好,先鋒軍的地盤上都能找到新的希望。無論是工業,還是新農村建設,甚至是義務教育和各類大學和職業學校,聯合戰區內都能交出一份讓人滿意的答卷。

那些抱著軍隊強國的思想的人更是為先鋒軍屢屢打垮日本人而心動不已。他們知道日本人的實力,那時就能打得中央軍潰不成軍的實力卻在先鋒軍面前屢次吃癟,一點風浪都翻不起來。而且先鋒軍強大不僅僅是表現在遠超日本人的各類火炮、坦克上,就是空軍也是壓過了日本人一頭。

即使是海軍,新的鎮遠號此時依舊是世界上最大的戰列艦之一。還有四艘航母,各類巡洋驅逐艦,已經有了護衛起華夏海防的能力。這些雖然是買來的,總體實力比起日本海軍來還稍遜一籌,但這樣的實力已經跨進了海軍大國的行列,世界上也是數得著的。

這樣的實力比起中央軍來,自然是不一個檔次,這如何不讓他人擇良木而息?

湯恩伯自知自己的根基在老蔣那裡,畢竟有中央的大義的所在,提升速度也快,到了高位後,到時候無論是投在那一邊都是一種資本。

而衛立煌提升的位置暫時已經到了頂點。他和孟享一起領了二級上將。不是李宗仁、閻錫山等人那樣的一方霸主,很難當上一級上將。而他又不是老蔣的嫡系,因為之前對老蔣的一些舉措不滿,所以他選擇偏向先鋒軍也就不稀奇了。

張自忠和傅作義,甚至閻錫山都投靠了過去,一樣是活得很滋潤,這讓衛立煌也是放心了不少。

動心的不僅僅是他,各路大小軍閥都有很多動心的。因為頂了兩三個年頭,老蔣的錢口袋也不寬裕,加上旁邊先鋒軍的這一對比,更顯出投奔先鋒軍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