邏輯來源、清楚它在什麼情況下是否合理。

這種人很清楚自己在做什麼,也清醒地認識到社會包含的價值衝突是什麼,從而做出選擇,這也是自我實現的必經之途。

這些劃分,只是從發展心理學的角度提出的觀點,丁齊只是做了一番簡單的介紹,他還需要從另一個角度去解釋朱山閒的師父說的那三句話:首先做個好人,然後做個聰明人,才能做個正直的人。

好人怎麼定義,既困難又簡單,但在朱山閒的故事裡並不複雜,朱山閒就是個好人,也是個聰明的人與正直的人。

當人們學會思考之後,首先就要對善良有最樸素的認知,擁有正常的心智從而具備同理心。很多變態犯罪分子,往往在認識中都有這一方面的缺失。

舉個例子,假如人們可以隨意殺人,每個人都有可能被殺。人們自己希不希望被殺?當然不!所以不可隨意殺人,進而也應該阻止並懲罰隨意殺人的行為。這是最簡單的同理心,是智慧反思的必然結果、道德標準與法律規範的最初來源,也是所有道德原則所包含的價值核心。

它也是最簡單的好人定義,是一個抽象的標準。人都會犯錯誤,但可依據它定義在某一段時間、某一種行為中的自我。

那麼所謂聰明的人,就是能夠看清楚實質,不僅是道德標準與法律規範的實質,也包括各種行為所包含的價值衝突的實質,清楚別人在做什麼、自己該做什麼又能做什麼。聰明人同樣是一個抽象的標準,因為人難免有犯糊塗的時候。

朱山閒是個好人,他之所以會殺粟六叔,是基於內心中最樸素的善良,從而在價值衝突中做出了選擇。

假如朱山閒發現了這種事情,既不去阻止,也不設法讓粟六叔受到懲罰,那說明他要麼缺乏良知,要麼缺乏勇氣。朱山閒之所以會當場喝止,不怕將自己置於危險的境地,是基於他對身手的自信,對粟六叔的動機、行為以及自己的處境都有清醒的判斷。

但是換成另一種情況呢,假如朱山閒就是一個不會功夫普通人,恐怕不是一個拿著鉗子的暴徒的對手,又應該怎麼辦呢?其實朱山閒還可以採取另一種做法,不去當場喝止,而是回到酒席中提醒粟六叔的姐姐姐夫,也將這件事告訴大家。

這兩種做法的價值選擇是一樣的,只是採取的方式不同,能根據現實情況採取更合適的方式,就是一個聰明人。

寬恕和仁慈也是一種美德,但人們常常對這種美德有所誤解,關鍵要看我們的行為是維護了怎樣一種價值觀。粟六叔企圖得到朱山閒的寬恕,但朱山閒是沒有資格原諒他的。

有資格原諒加害者的只有受害者,而且他們也有資格選擇不原諒。而不論得不得到原諒,人們都要承擔言行造成的後果。

其實朱山閒已給與了最大程度的仁慈,他阻止了粟六叔的行為,不僅是救了粟六叔的姐姐、姐夫,其實在挽救粟六叔的本人。可惜的是,粟六叔根本沒有意識到這一點,繼續做出了惡毒的選擇。

假如朱山閒讓粟六叔的行為得不到任何懲罰,這並不是仁慈,因為他在價值衝突中做出了另一種選擇。

很多人內心中都自以為有良知,但實際行為卻做出了另一種選擇,不僅沒有維護良知,還以仁慈或寬恕為自己開脫,這恰恰與真正的良知相悖。在價值衝突中做出的選擇,就反應了他或她是什麼樣的人。

那麼怎樣才是一個正直的人呢?很多人對正直也有所誤解,心直口快並不是正直,性格耿莽也非正直,所謂的刀子嘴、豆腐心更不是正直。《易經》中有句話說得很透徹:“敬以直內,義以方外。”

正直並非表面的耿直,首先是心正,能在價值衝突中做出不悖良知的選擇,便是行直。正直的人更需要思考,像朱山閒阻止粟六叔這樣的事情,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