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部分(第1/4頁)
章節報錯
九孤玄劍道:“根據目前的形勢分析,官兵暫時不可能輕舉妄動,山上留守有幾人足夠。老夫和普渡天尊陪你倆一同下去尋找,遇到情況相互有個照應。此山頭的高度,就算不足萬丈,少說也有數千丈,否則這裡就不叫千仞巖了(古時候一仞為七、八尺),按此推斷,這蔓繩不會有如此的長度,恐怕到了山腰他們就無繩而下了,其時就看山的坡陡度,陡度過大,武功再好也不行,畢竟還揹著孩子,但願能有好的造化。時間緊迫,不能再耽擱,我們得準備些繩索和利器,得趕快去!”
正如九孤玄劍分析判斷的一樣,四個人隨蔓繩而下,只能到半山腰便無繩可滑,壁陡崖峭,毫無著力之處。他們將事前準備的利器和繩索掏出來,倆人一組,一手扯住繩頭,另一手用利器戳進石縫,像盪鞦韆般,一人借另一人之力下滑,如此迴圈往復。普渡天尊和九孤玄劍先行滑落,速度很快,南震天和白振南如法炮製,四人輕功本就超高絕頂,驚而無險,半個時辰不到的光景,便滑行了數百丈之遠。但這時他們往下一看,四個人全都倒抽了一口涼氣,谷底是一泓深潭,深不見底,渦旋浪湧,氣勢吞穹,十分嚇人,怎麼看也看不到薛劍和鄭天柱的影子,估計已經葬身了水域。
四人同悲,相互勸慰一番,事已至此,傷情無用,只有化悲痛為力量,盡力去做,面向未來,才能取得最終成功。
他們知道自己任重而道遠,荊棘之途要赴,刀山火海要闖。他們是義俠,義俠們均明白自己在做什麼,為武林,為社稷,為黎民百姓隨時準備奉獻自己,這是生命的呼喚,也是他們對信仰的解讀,對嚮往和人生意義的全譯!
四人攀附絕壁,再上去時卻顯得力不從心了。在陡峭的山壁處身體基本懸空,只能依靠兩手用力提氣上升,攀爬的速度和下滑時恰恰相反,慢之又慢。幸好四人之前已用繩索相互連線,紮在腰上,這樣能相互配合,萬一有人滑落失控,還可以依靠其他三人的力量將其拉上來。攀爬了一陣,天空突然下起了小雨,連綿不絕,漸漸溼透了他們的衣衫。天公不作美,秋雨生冷刺骨,落在山體峭壁處更是滑溜透頂,四人儘管是當今武林一等一的高手,心中免不了還是生了些怯意,非常艱難地向上攀爬。還好四人有超常的耐力,堅強的意志力,哪怕是寸步移動,亦決不放棄和氣餒。如此驚心動魄的場面,令人氣不敢出,觀之yù暈。猶如一幅絕世的登山壁畫,令人歎為觀止!
經過近一個時辰的艱苦攀爬,四人耗用了許多內力,終於遊壁於蔓繩底端,化險為夷,然後拽繩而上,重新回到峰頂,結束了這次驚世駭俗的找尋。
楊員外、王猛等人見他們衣衫盡溼,面sè悽楚,知道無果而返,心中怏怏難悅,不必相問,趕忙整治酒菜,以慰其心。
眾人在千仞巖上又住了兩、三rì,重複商議著行動的計劃,已經有了初步設想。
大家均覺得再在山頭蹲守已經沒有實際意義,決定分開行事。南震天、楊員外等人去找馬明坤一幫人;普渡天尊、九孤玄劍再回到界首配合陳萬山招兵買馬,制置兵器;白振南迂迴於大師兄和二師兄之間,早點確定討伐的rì子;王猛等人做溝通訊使,專門負責傳遞訊息,基本上有了明確分工……
就在大家準備分頭行動的時候,馬明坤一路人馬來到了山上,氣勢甚為壯觀。
馬明坤帶領的這支隊伍,曾經是各自為戰的武林人士或者幫派,沒有軍戎生涯,但在徐奕編排訓練後能夠表現出整體的威武以及進退有度、出列成行的軍人風範,僅憑這一點,就能看出這支隊伍極具戰鬥力,還有就是徐奕指揮的天才。
馬明坤將rì月教和神鷹教兩位教主引薦給南震天、普渡天尊等一幫人認識,大家相互抱拳示禮一番,算是打了招呼。
南震天把黃龍真人已經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