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部分(第1/5頁)
章節報錯
自從那一鎮百姓執意隨軍而行之後,蔣孔明立即下令,將他們帶至軍中,行李有人抗,伙食有人做,帳篷有人搭,將他們伺候的服服帖帖。而他們唯一的任務,就是每日裡榮幸地與蔣孔明蔣大軍師親密談話,數日之後,蔣孔明成功地完成了洗腦的計劃。
隨後二萬餘人在蔣孔明的驅使下,開始了急行軍。好在紅色海洋不愧是大漢帝國首屈一指的精銳部隊,縱然是在諸如這般勝利大逃亡的情況之下,亦沒有亂了隊形。
一路上,所有匈奴人或是聞風而逃,或是據城堅守,或是避而不戰。總之,無人敢於挑釁攻擊。而方令辰等亦是繞道而行,儘量不與他們發生衝突。
中原北方,原本就是地廣人稀,再加上匈奴人的入侵,造成了大量難民南移,更是數十里渺無人煙,一片荒涼景象。
過了半個月,眼看距離西線大營不過十數日路程。蔣孔明立即改弦易轍,下令放緩行軍速度。其後,大部隊筆直向前,不再刻意迴避匈奴人,一切阻擋在前方的障礙都被他們一掃而空。
同時,他將那些受到良好照料而心生感激的百姓招來,讓他們到附近的城鎮去張貼榜文。
榜文之上,洋洋千餘字,闡述了紅色海洋軍團因為某種原因,不得不暫時離開北方,同時信誓旦旦的保證日後一定會殺將回來。
只是這等睜眼說瞎話的舉動卻是無論如何也瞞不過廣大群眾們那雪亮的眼睛。
當得知那鎮百姓都是千里迢迢隨著紅色海洋從北方而來,更從他們的口中得知,黑旗軍統領許海風願意接納所有心向大漢的平民百姓,並且會給予他們一個安居樂業的機會。
於是加入的人數開始激增起來,數日之內,便已突破萬人大關。
好在此時距離西方大營已經不遠,匈奴人雖然得到訊息,但已是鞭長莫及,無法攔阻。
不過,他們也並非一帆風順,在走訪四處鄉鎮的時候,難免會遇到一些匈奴散兵,他們雖然無法對那二萬紅色海洋的大部隊構成什麼威脅,但對付一些手無寸鐵的老百姓卻是易如反掌。
短短數日之內,已有數起屠殺事故在此發生。
此事無疑成了一個最好的催化劑,就算是那些猶豫不決的人也唯有立即下定決心,收拾行禮,追隨大部隊前往西方大營。
而蔣孔明得聞此事,立即將被匈奴人殘忍殺害的百姓屍首搬到大營之外的空地,並且找到了幾名倖存者,召集所有百姓和士兵,表演了一出慷慨激昂的即興演講。
在鐵證如山的事實面前,不但所有的百姓義憤填膺,就連紅色海洋的二萬勇士也被他勾起了新仇舊恨,紛紛請願出戰。
事態的發展遠遠地出乎了方令辰的意料之外,局勢的變動已然不受他的控制,在這如同波濤洶湧的無窮恨意前面,他根本就沒有任何的反對餘地。
於是,許海風許大宗師在所有人憤怒和期盼的目光之下,率領數千人浩浩蕩蕩地離開了軍營,他們分成數隊,在附近百里之地掃蕩巡邏,一旦發現匈奴人的散兵,立即一擁而上,將之亂刀分屍,以洩心頭之恨。
雖然匈奴人眾民皆兵,但也是良莠不一,在這裡負責守衛計程車卒,自然不可能與金狼軍和飛馬軍團這等精銳之士相比,他們也就是在大草原上放牧的普通民眾,戰時應召而來。
由此可以看出,匈奴人的強悍絕非漢人可比,同樣是普通民眾,但二者相差之大,卻是天壤之別。一個十人隊的匈奴馬隊,就敢對一個小村鎮發動攻擊,而且還往往得手而歸。
漢人的怯弱,在這一刻完全暴露無疑。或許這就是遊牧民族和農耕民族之間的最大差異。在靠近南方的土地上,從來就沒有發生過如此慘烈的戰爭,無論大漢帝國的英勇官兵們在邊疆流了多少血,對於他們來說,都是無關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