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犧牲精神,兵團的靈魂(第1/2頁)
章節報錯
“原來如此!”
各朝古人恍然大悟。
既然土匪、殘兵的問題解決了,那士兵確實是可以轉業、復員,進而專心搞經濟了。
【即便如此,兵團人依然將自己視為戰士。】
【因為他們不僅需要與惡劣的自然環境做鬥爭,還要作為後備軍事力量,時刻警惕著那些覬覦疆省的敵人。】
【60年代,華夏與毛熊國之間的關係驟然緊張。】
【疆省直接與毛熊國接壤,且邊境線漫長,防禦和管理的壓力都極大。】
【毛熊國軍隊頻繁侵擾我邊防戰士,實施滲透行動,甚至誘騙我國邊境居民至其境內。】
永樂年間。
朱棣面露思考之色。
若是華夏後世想要在疆省邊境線上大規模駐軍,其難度可想而知。
且不說,邊境附近基本都是荒無人煙,軍隊補給難以保障。
而且,一旦戰事驟起,大軍身處邊境,遠離後方支援,若是大軍反應遲緩,極易陷入被動,遭受重創。
所以,這個艱鉅的任務,最終還是會落在兵團的肩上。
【於是,兵團抽調了約40萬骨幹人員,離開他們剛剛建設好的農場,前往更加貧瘠的邊境地區再次墾荒。】
【其中的退伍軍人和青壯年還迅速組建起民兵隊伍,在艱苦勞作之餘,還要進行戰鬥訓練。】
【截至1972年,兵團已經成功建成了58個邊境農場,有效控制了長達2019k的邊境線,極大地遏制了毛熊國對疆省的滲透與破壞活動。】
嬴政緩緩點頭,表示贊同。
“閒時建設,戰時兵。”
兵團人員的生活條件,又艱苦了一些。
然而,他們的使命卻更加沉重。
作為邊境線上的一線防禦力量,他們不僅要時刻警惕,加強對邊境的控制,更要隨時準備投身於戰鬥之中,在即將可能到來的大戰中為主力部隊爭取寶貴時間。
【站在上帝視角,我們知道戰爭最後並沒有爆發。】
【但對於當時的兵團人來說,每天面對的是未知的恐懼與緊迫——毛熊國的鋼鐵大軍隨時可能衝破防線。】
【他們只知道一旦毛熊國的鋼鐵洪流衝進來,即便手中的槍炮難以抵擋,也要用血肉之軀築起最後的防線,用生命為國家和人民爭取寶貴的時間。】
【正因如此,他們才會毅然前往邊境。】
【即便前路漫漫、危機四伏,他們也從未有過絲毫的退縮與畏懼。】
【這種犧牲精神,也正是兵團的靈魂所在。】
李世民有些動容。
天幕播放的98年特大洪水影片,那群最可愛的人沒有絲毫猶豫,跳入洪水中築成人牆的場景,還歷歷在目。
華夏後世,在任何年代,任何地點,無論遭受任何劫難,這些軍人首先想到的便是百姓。
無畏犧牲,保家衛國!
這種犧牲精神,何嘗不是一種傳承。
【在那個年代,付出犧牲的不僅僅是疆省生產建設兵團。】
【基於前者的成功經驗,國家先後在全國範圍內相繼建立了12個生產建設兵團。】
【1971年,全國各生產建設兵團共有幹部職工242萬人,要是算上家屬的話,總計480萬人,管轄著共計4000萬畝土地。】
【從疆省沙漠的烈日炙烤,到黑省北大荒的廣袤無垠;從蒙省草原的藍天白雲,再到滇省密林的幽深神秘;以及粵省海灘的浪濤拍岸,每一處都有兵團人留下的汗水。】
【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瞭解兵團的人越來越少了。】
【因為到70年代中期,國家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