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還沒有冊立皇后,只是下旨讓蕭淑妃暫攝宮事,但是在其他人看來,皇后的寶座已經非蕭淑妃莫屬。

蕭淑妃一下子變得炙手可熱。

不只是宮裡的人踮著腳想往蕭淑妃面前湊,就連命婦、皇親國戚也都扎堆一般的來宮裡拜見蕭淑妃。

王氏被廢黜,蕭淑妃暫攝宮事,代行皇后的權力,自然也能接受命婦的朝見,這是她之前所沒有的權力,也是她最為眼饞的權力。

宮裡畢竟只是一方小天地,只在宮裡受捧終究差了些,在皇親國戚、命婦面前擺譜多風光?

蕭淑妃一下子就沉浸在了權力的美妙滋味當中。

雖說以前在宮裡,她比王氏要受寵,能憑藉皇帝的寵愛與王氏分庭抗禮,卻也沒有資格在立政殿接受命婦的覲見。

不只是命婦們入宮覲見蕭淑妃,就連一眾公主們也接連入宮。

這也讓蕭淑妃再次意識到了妃嬪與皇后的不同之處,可惜她只是暫攝宮事。

蕭淑妃很享受暫攝宮事帶來的尊榮,不過她卻沒有飄,她滿心都期盼著長樂公主和晉陽公主入宮。

在她的期待下,長樂公主終於入宮了一趟。

蕭淑妃也隱晦的向長樂公主表示自己暫攝宮事名不正言不順,宮裡沒有皇后坐鎮是真的不行,偏偏皇帝還沒有立後的意思。

長樂公主也知道蕭淑妃心急,不過這種事她也不敢跟蕭淑妃打包票,誰知道後面還有沒有什麼變化。

況且,她也同房遺愛商量過了,也要跟適當跟蕭淑妃保持距離。

所以,長樂公主只是含糊的說,或許是廢黜皇后的風波才剛剛過去,皇帝也要緩一緩才考慮冊立皇后,讓蕭淑妃耐心等待便是,

蕭淑妃也不確定長樂公主是不想幫忙還是皇帝鐵了心暫時不冊立皇后,她也只能繼續等待,每天都祈禱自己懷的是個皇子。

一朝天子一朝臣,朝堂上格局大變,李治也終於褪去了青澀,掌握了大權。

李治的掌權,宰相的更替,並沒有給天下帶來多大的影響,大唐依然蒸蒸日上。

很多人因為武則天的緣故,總以為李治是一個懦弱無能的皇帝,其實並非如此。

李治或許能力不及李世民,卻絕對是一個優秀的守成之君。

他最大的問題就是身體不行,立了武則天為皇后,然後放權給了武則天。

平心而論這也不是他的問題,身體是父母給的,他也沒辦法。

沒有人能想到一個女人竟然想做皇帝,而且還真的做了皇帝,在武則天之前,人們能想到的女人天花板無非也就是呂后。

不能因為李治錯選了武則天而否認他治國的能力。

許敬宗等人沒什麼節操,在歷史上倒向了武則天,成為了人們口中的奸臣。

奸臣其實也不是誰都能做的,做奸臣除了沒節操之外,還得有能力。

他們想要的其實就是富貴權勢,所以他們遇到了明君就是能臣,遇到了昏君就是奸臣。

新君登基,又換了宰輔重臣,大唐的國力並沒有走下坡路,對於普通百姓來說這是好事,日子依然照常過。

當然了,番邦異族也難免會感到失望。

日子一天一天過去,李治執掌大權的興奮也早已淡去,他反而變得緊張起來。

不只是蕭淑妃快要生了,晉陽公主也要生了。

生孩子對於女人而言本就是一道鬼門關,更不用說王氏還在宮裡使用了厭勝之術,帶來了晦氣。

李治為兩個懷孕待產的女人感到緊張,房遺愛也同樣為兩個懷孕待產的女人感到緊張,不過他並不緊張蕭淑妃,而是緊張晉陽公主和武媚娘。

雖然房遺愛心裡緊張,不過他面上卻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