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通、馮軍幾人前往機場,只剩下李總和張記2人。

坐在魚館茶室裡,張記看向外面的包間,感覺有些格格不入。

魚館吃魚,茶室喝茶,怎麼都感覺有一些違和感。

李總看出張記的違和感,說道。“魚館茶室,是不是感覺有些不合?”

張記點頭,說道。“有這種感覺,魚是腥物,茶是淨物,兩種事物格格不入。”

李總笑著解釋道。“這間茶室是老闆的私人茶室,是紀念他父親建的。”

“他父親是打魚的,打了一輩子魚,沒有過上一天好日子。老了老了,喜歡上喝茶,尤其是正山小種。”

“可惜啊,老人家好日子沒過上幾天,只喝了4年小種。中午休息時,躺下就沒有起來。”

“老人打魚,最喜歡的還是吃魚。船上支鍋,清水煮魚。後來條件好了,慢慢也就變著花樣吃魚。”

“木桶魚是後來改進做法,多了很多花裡胡哨的東西,唯獨少了簡單。”

“世間事最是簡單,一撇一捺,多了一個人,也就多了麻煩,變得複雜。”

“龍多天旱,媳婦多了難吃飯,人多就亂。道理啊,只有幾個簡單的字,蘊含複雜的道理。”

聽完李總故事,再次打量茶室,有了不一樣的感覺。

魚館,茶室,格格不入,因為父親的思念,結合在一起。

張記不知道應該說什麼,說什麼才能表達兒子思念父親的思念。

想到他的父親,張記不由搖頭。

張樑子喜歡喝酒,愛好鬧事,最有能耐的就是驢踢馬槽窩裡橫。

這是張記對張樑子的印象,也是張記對張樑子刻板印象。

“真羨慕這樣的父子情。”

李總一笑,說道。“家家有本難唸的經,你以為這是故事的全部。”

“故事還有另外一半,父親之所以喜歡和正山小種,是因為兒子將過期的茶葉拿回家。父親不識貨,以為是好茶葉,平時捨不得喝,只有想念兒子的時候才會喝。”

“深圳變遷,改革洪流。兒子一直在外面忙著事業,一年只有逢年過節時候回家。有幾次,春節也沒有回家。”

“還有幾次,兒子路過家門前,車子停在家門前,下了車卻沒有進家門。父親站在門口看著兒子下車,喜悅慢慢變成難過。”

“一盒50g茶葉,喝了4年沒有喝完。老人走的時候,茶葉還剩一半。你猜兒子看到茶葉是什麼心情。”

張記臉色難看,搖搖頭,沒有說話。

李總接著說道。“兒子看到茶葉,看了看日期,發現茶葉過期了,直接丟掉了。”

“母親撿回來茶葉,然後和老人骨灰放在一起入土。過了兩年,春節團圓飯時,母親喝了一口茶,知道是正山小種,說起往事。”

“可是,這些有什麼用。人已經死了,死了就是死了。初一,兒子跑到父親墳前磕了三個頭,思念慢慢照進現實。”

張記嘆氣,仰頭看向茶室房頂,說道。“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

李總說道。“人啊,總是學不到書中的道理,所以說啊,盡信書不如無書。可是,書中的道理,何嘗不是一個人一生的經驗。”

一句提醒張記,張記想起穆沙拉夫的問題,具體的問題已經忘了,只記住賺錢的意義。

看向李總,張記感覺以李總閱歷,肯定有他獨特見解。

李老三,一個可以讓翡翠店降價百萬的名字。

幾十年風雨經歷,黑白灰轉變,閱歷何其豐富。

“李總,有一個困擾我,能否請您幫我解惑?”

李總說道。“你說。”

張記緊抿嘴唇,猶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