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完成,打不了咱就打嘛,又不是不行,反正大乾又打不過我們!”

“你......”

言語扎心,刺痛了袁文翰。

但呂束並未搭理他,反而是樂呵呵的進入駐地。

對此,負責盯梢的人員向李天王彙報了此事,卻只得了李天王搖頭嘆息。

他沒想到,兩者竟然這般剋制。

既然如此,那就拖著吧,每天進行一點,給完這邊的進度就給另一邊,左右逢源,先拿好處再說。

於是,漢軍和大乾即便是水火不容,依舊沒有大打出手,反而是不斷的推行著談判的進行。

就這樣,一個月過去了,除了雙方越來越大的火氣,其他的成果依舊是什麼都沒有。

而漢軍這邊,在確定一切都走向正軌,同時太平道國談判陷入僵持的情況下,劉武立即下令將呂束調了回來主持政務。

沒辦法,漢軍現在進入了戰時狀態,那麼政務更多的是後勤保障之類的,也更加的複雜,與軍事上的衝突也逐漸加劇,這樣一來就必須有一個資格足夠的人坐鎮。

劉武不是不行,但他的資格太高,一下場這政務軍事就會瞬間傾倒,所以呂束方才是最好的人選。

況且此時的漢軍動靜越來越大,而太平道國反而是沒有了太多的動靜,這就足以證明李天王的想法了。

既然如此,戰備就不要停,一年準備,情況可以的條件下,漢軍率先發起針對大乾的進攻。

示弱不是不可取,但是現在已經不可取了。

敢於亮劍,才是真理。

而漢軍的動作,太平道國雖然反應不大,但是大乾的反應則是不小,或者說大乾本來就是最先擴軍的,現在漢軍的激烈反應在外人看來,就是要應對大乾。

呂束回到漢軍主政數個月以後,太平道國內,蔣奉化再一次向李天王諫言。

“陛下,漢軍如今不斷的擴充軍備,已經變得瘋狂無比,我認為我們應當擴軍做好準備,防止漢軍突然發瘋。”

李天王看了看蔣奉化,問道:“那個袁文翰又拜訪你了?”

蔣奉化恭敬道:“是的,可是此人說的也確實有道理。”

“況且漢軍在江南,若是我軍想要北上消滅大乾,一部分力量就會被漢軍所牽扯,這與國不利,即便他是盟友。”

“所以你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是,臥側之塌,豈容他人鼾睡!況且鷸蚌相爭,漁翁得利,誰說漢軍就不是那個漁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