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的那個笨蛋護法茅元駒,統不了那麼多的兵,打仗一擁而上,被原江南大營區區數千人跟遛狗一樣各種遛。”

這名軍官的意思也很明確,不贊同設立實權更高一級的軍隊指揮,因為指揮的人數越多,對指揮官的要求也就越高。

若是一名不合格的指揮官上位,那麼帶來的損失只會更大。

一時間,眾軍官你說你的,我說我的,意見各不相同,都彼此的吵了起來。

而對於這種情況,劉武自然也是預料到的。

軍改,永遠都不是說說就能做到的。

最重要的是,軍官們並不會因為這次軍改可能會提升他們實力而推動,反而是從各方面考慮此次軍改會不會對漢軍造成什麼影響。

這是好事情,但是劉武實際上已經決定要設立更高的編制體系以及更高的指揮中心了。

不為別的,現如今北疆的形勢,中央不設立更高的指揮中心,怕是北疆在未來就有可能出問題。

所以劉武制止了眾人的討論,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大致要求就是在旅級上,設立更高一級的軍隊編制,但這個編制也就到頭了,接下來需要調動更多軍隊的,那就必須由中央設立指揮機構和臨時指揮中心了。

經過全體人員的商議,最終確定了旅以及上面增添師一級,設上將一名,內部不設旅級編制,以營為大型作戰單位,編制兩萬五千人左右。

簡單來說,這個師大致參考了羅剎蠻的軍團編制,以算是一個加強再加強的旅級,只是級別比旅級更高。

之後,又討論了現如今軍隊稱呼性問題,蓋因參將、副官等職位軍中地位不明確,級別不明確,作戰指揮容易混亂。

所以經過會議商定,軍中設立軍職和軍銜。

即小隊長、中隊長、大隊長、校尉、偏將在原來為軍職和軍銜共同的結合。

但是現在,軍中設立尉、校、將三大軍銜。

尉級軍銜分為上、中、下三級,為軍隊低階軍官。

校級軍銜分為上、中、下三級,為軍隊中級軍官。

將級軍銜分為偏、上、大三級,為軍隊的高階軍官,。

至於軍職,設兩位主官,其中一主官為祭酒,其他軍職皆以下稱。

小隊長、中隊長、大隊長稱呼依舊,原營級校尉稱營長,旅級偏將稱之為旅長,新設立的師級上將稱之為師長。

其中尉級軍銜實權軍職對應小隊長和中隊長,校級軍銜軍銜對應大隊長和營長,二者統稱校尉。

將級軍銜實權軍職對應旅長、師長以及更高一級的職位,統稱將軍。

不僅如此,還設立了大型的區域作戰單位,兵力在十萬人以上,稱之為戰區,戰區最高領導者為大將軍銜。

對於軍隊改制這件事情,會議進行了詳細的劃分,比如諸多副職、參將、文書、軍史官,都有了對應的軍銜,明確了作戰指揮體系,明確了軍隊晉升通道,以此來提高軍隊的戰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