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部分(第1/4頁)
章節報錯
了籠絡西北,對河西拓拔氏都要用懷柔政策,恩賞有加,於是就在唐朝所封的定難軍節度使名號上又為拓拔氏進爵為西平王。
宋朝代周自立後,又馬上加封定難軍節度使李彝興為太尉,以此為恩攏的手段,但是例朝所封的西平王}並沒有取消,只不過隨著宋朝先後消滅中原諸國,一統天下,宋國的力量越來越強大,夏州李氏見機知趣,對這個無甚用處的王爵便再不提起了,宋國也只當從來沒有過這回事,雙方很就契地達成了一致。
既然梁、唐、晉、漢、周各朝都承認過定難節度使的王爵身份,那麼宋國再追封確認一下,其實也不是很難下臺的事情。
丁承宗見他把自己教給他的“生意九字訣”居然活用到了爭霸天下上面,不由會心地一笑,當即點頭讚許道:“太尉所言有理,如果太尉稱帝后咱們能夠頂住宋廷的強大攻勢,那麼給他個臺階下,據地稱王還是能做到的。”
楊浩當然知道能夠做到這一點,事實上這一套路子本就是李元昊昔年稱帝的路子,直到目前為止,他借用的就是李元昊的辦法,自然對宋廷可能做出的反應有一個比較準確的判斷。〔k〕
楊浩又道:“據地稱王后,我們就融合各部,內修甲兵、振興經濟,使得民生富庶,畜牧興旺,五穀豐登,府庫充盈。對外則同時結交與遼宋,兩邊借力,引以自重,同時開闢疆土直至隴右。隴右嘛,如今大半都在吐蕃、回紇人手中,還有一小部分是党項羌人的地盤,隴右四紇人是一盤散沙,党項羌人的部秦更少,都不足一提,實際上就是掌握在吐蕃人手中,宋廷如今還沒有盡佔隴右,對其宣示主權,這就是我們難得的機會,隴右,務必要打下來,這是我們最終立國後避免與宋打一場百年之戰的必要條件!”
歷史上,西夏國疆域最盛時“東盡黃河,西界玉門,南接蕭關,北控大漠。”憑此疆域與遼宋三國鼎立,但它卻是三國之中最弱的一方,究其原因,就是先天不足。
西夏國中興是據定難五州而起的,當時西夏的李德明同時向遼宋稱臣,遼宋為了拉攏這個最強大的第三方勢力,使它儘量保持中立,於是都接納了它。遼帝封李德明為西平王,宋國亦授李德明為定難軍節庋使、西平王。西夏與遼宋兩國開榷場,通貿易。穩定了東方和北方兩大強國後,才開始大舉西征,攻打涼甘肅瓜沙諸州,最後勢力直抵玉斗。
等到他的勢力到達玉門關時,再想向南擴充已經不可能了,那時候隴右之地業已盡數落於宋國之手,所以西夏疆域自始至終就只能侷限於河西一地,西夏國就憑河西這一隅之地統治那裡三百多年,稱帝建國近兩百年。
如今楊浩既然已走上了這條不歸路,就得全心全意為自己的生存空間進行考慮,他比李元昊稱帝時早了五十多年一統河西,勢力直抵玉門關外,再想拓張國土,最好的地方就是如今還是群雄逐鹿不得其主的隴右。一旦隴右到手,他的疆域將比歷史上的西夏國擴大一倍,人口自然也倍增,其國力當然也就不可同日而語。比西夏國強大一倍的新帝國,宋國發動戰爭時勢必要多了一分忌憚。
聽到這裡時,种放和摺子渝心中都想到了一些具體的問題,不過楊浩還沒有說到第三點,而這個人常常後發制人,前邊許多看以莽撞的舉動、大有破綻的動作,他在後面前有極穩妥巧妙的手段來畫龍點睛,誰也不知他後面是否還有妙筆,所以二人也不忙著插口,只聽楊浩繼續說下去。〔%〕楊浩道:“第三步,再擇機稱帝。
我若現在就據河西之地稱帝到底,宋國大可從隴右出蕭關、自河東伐橫山,對我大舉用兵,迫我兩面受敵,而隴右到手,我們據河西隴右之沃土,無論是糧米供給、兵員供給方面前可綽綽有餘,從地理上來說,我們不管走出兵還是防禦也能做到進退有據,這樣的話,宋國就不敢對我輕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