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錘百鍊?雖然眼下境況堪憂,可姑娘人還在。以您的才智,日後定會東山再起。而奴婢也願在旁,助您一臂之力。”
“青玉……你這又是何必。”
“姑娘……”
主僕二人執手相看淚眼。若是以往,沈墨慈早就透露自己計劃。可她心知這是自己的最後一次機會,饒是再感動,她也閉緊口風未曾透露分毫。
青玉也沒著急,小侯爺的人手把她安排在犬房,每日只是做些飼養獵犬之事,活計不可謂不輕鬆。空閒時間,她便鑽到後罩房,端茶倒水翻身擦背,無微不至地照顧沈墨慈。
日子就這樣一天天過去,在阿瑤向內務府遞交今年進貢布料後,皇上傳召胡九齡進京的聖旨也已出京。八百里加急到達青城時,胡九齡那顆擔憂愛女的心早已忍耐到極點,行禮都打包好裝船,幾次欲走,皆被青城諸多雜事牽絆住了腳步。
往年哪有這麼多事?初時他還不曾懷疑,幾次三番他也回過味來。這事不一次來,瞭解完一樁,兩天沒事正打算入京時,又來件不得不他出面處理之事。
背後有人在干涉他入京。
這狼崽子!想明白後他氣憤不已,正當此時,赴京旨意姍姍來遲。
行禮都是現成的,拋下句“一應事務照舊例”,連喘口氣的功夫都沒給舟車勞頓的欽差,他馬不停蹄地登船。
小侯爺早知自己那點小動作瞞不了多久,為表悔意,他特意修書一封,告知胡九齡此次進京所要面臨的考核。
男兒何不帶吳鉤,年少時胡九齡也曾幻想過馳騁官場,對於踏入官場的途徑——科舉,那也是下過苦功夫的。雖然未及弱冠而因家業生生折翼,可愛讀書的習慣卻留存下來,多年來未曾改變。他向來是識時務之人,與小侯爺慪氣是真,可也不會錯過這一展抱負、二又能替愛女撐臉面的兩得之事。
知曉皇上用意,待船靠岸後他特命人買了些書,上京途中便溫習起來。
與此同時皇上亦擇早朝,提及吳有良謀逆案後朝堂人才匱乏之窘境,熟悉聖上心思之人當即提議從古制——舉孝廉,任賢能。
此言一出,不僅在朝堂激起軒然大波,更在民間引起了不少反響。鑑於皇帝沒有完全廢除科舉,而是提議兩者並存,並沒有多少人真正反對。而發自內心反感此事的,也就是那些被動了直接利益——仰仗科舉入仕的書生。
本來做官的路只有兩條——蔭封和科舉。封妻廕子乃是聖賢書中的鐵律,且日後讀書好了亦可惠及他們妻兒,殊途同歸,讀書人自然不會反對。
可如今這條舉孝廉又是何故?
“若從古例,張三大字不識一個,但臥冰求鯉,孝感動天,於是給他個官做?那咱們寒窗苦讀又算什麼!”
國子監的茶樓旁,一襲青色綢衫袍的俊雅書生慷慨陳詞。見眾人紛紛點頭,他又說道:“臥冰求鯉尚且彰顯一人品德,有德者為官亦是應有之義。怕只怕此舉一開,那等富商巨賈使了銀子,為自己造個聲勢,爬上官位趁機後濫用職權,變本加厲魚肉鄉民。我輩讀書人當以匡扶天下正義為己任,自當拋頭顱灑熱血,阻止此類荒誕行徑。”
書生熱血而單純,很容易便被蠱惑。胡九齡入京當日,便有國子監出聲穿著統一袍服,盤腿端坐於神武門前開闊之處,齊聲哀求宮牆內天子收回成命。
☆、第144章
廣平侯府錦鯉池旁的滄浪亭,陸繼祖正在與靖王對弈。
兩人旗鼓相當,黑白雙子在棋盤上展開激烈的廝殺。幾經廝殺,眼見白子逐漸蠶食掉黑子,黑子後方命門處突然出現一枚白子,落實後竟是殺得黑子七零八落、丟盔棄甲。
“幾年不見,陸兄棋藝竟是大有進徑,此局是本王輸了。”
靖王拱手認輸,陸繼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