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誰突發奇想說要和京城的一所友好學校來一次國學知識競賽,趙光耀作為副局被頂上了負責人的位置,這幾天為了這件事頭疼的不得了。誰都知道京城的國學教育是華國最強的,優勢太大,他們榮城拿這個跟人家比不是找死麼,偏偏有人不怕死,非要往上撞,他有心挑選榮城幾所重點中學裡最出色的學生去比賽,可到現在都沒選出來幾個厲害的。國學,不僅僅是指語文要好,這些老師怎麼就是不懂呢?!
但今天,他看到了功成名就的希望!
“趙副局,剛才背誦《過秦論》的學生叫周昀仁,他是……”何老師洋洋灑灑說了一大篇,把周昀仁誇的是天上有地上無,但也留了餘地,說他剛轉學過來沒多久,自己對他的瞭解有限,知道的並不太多。
即便如此,趙副局也十分滿意地點點頭,對身邊的三中教育處主任招招手,“把這孩子叫過來我看看。”
周昀仁莫名其妙被叫到一大堆老師面前,心裡有些不自在,但面上完全不顯,皇太孫殿下的氣場一外放,那可是朱雀國一眾大臣都要心悅臣服的。如今這點排場,頂多讓他回憶了一把當初上朝堂的感覺。
趙副局看他這不卑不亢、自信滿滿的樣子,更加滿意幾分,想了想撿了幾個問題問了,周昀仁對答如流,還附帶了一些自個兒的見解。當然說的還是稍顯粗淺,比起黃太傅當年與他討論的深度差了太多。可就算這樣,也足夠讓在座的這些教育界的名師和領導驚為天人。
趙副局越問越高興,幾乎忘了對面站著的只是一個十五歲的初中生,最後卯足了勁想難倒他,問:“聽你的口氣《中庸》也是讀過的,慎獨自修那一段還記得嗎?”
周昀仁稍稍一怔,自小他的大多數學問都是黃太傅教導的,可唯獨《中庸》這本是四皇叔親自教授的,尤其是慎獨自修這一段……還猶記得當年清風霽月、雲淡草長,四皇叔每天帶著他在別墅山莊的獵場裡打獵,在馬上做學問的那段時日。在幼小的周昀仁心中,四皇叔比皇爺爺風趣活泛,比父親威武俊美,自然而然就崇拜上了,還曾一度揣度四皇叔的行為起居,偶有模仿,嚮往成為他那般的男子。能文能武,溫雅中藏著風骨,凌冽中蘊含柔韌,穿的了鎧甲也端的起筆硯,無事不通,性情圓滑又不失本真,堪稱完美。
豈料後來……
周昀仁重生之後反覆回想,儘管萬般不甘也早就想通各種關節,他死的那般突兀蹊蹺,那場火來的又那樣及時,漸漸的所有的線索和徵兆都指向一個人——他最最敬仰愛慕的四皇叔。
☆、男神
四皇叔要他死,這個無限接近事實的猜測就像一隻巨鼎壓在周昀仁的心口,每每思及都痛徹心扉,鈍疼難當。
可就算知道了真相又如何,他早已不是過去的皇太孫了。
“周昀仁同學?”
周昀仁慌忙收回混亂的思緒,緩緩道:“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君子之道,淡而不厭,簡而文,溫而理。知遠之近,知風之自,知微之顯,可與入德矣……”
黃太傅便是十分推崇中庸之道的,教導周昀仁自小便要學會在一個人獨處的時候謹慎地進行自我反省、自我約束、自我教育、自我監督。在別人聽不到自己講話的地方也要謹慎行事,不說違背道德的話。在別人看不見自己所為的地方,也應當時刻謹守此道,若要做到至誠、至仁、至善、至聖,就必須每日堅持慎獨自修,不可懈怠。
中庸最適合藏起鋒芒,韜光養晦。
趙副局頻頻點頭,重重的讚賞都快要溢位水面來了,看著周昀仁就像看著自己的學生,這真是一塊上等的璞玉,有這樣好的學生他絕對要“人盡其用”,用眼神掃了一下身邊候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