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強詞奪理為他徒弟行兇之舉做狡辯,自己卻著實無法與他據理力爭,因此心中懷恨,卻說不得一句話。

最終元始天尊鬱郁地領著弟子回了玉虛宮,不一時他又轉了出來,獨自去尋師父為自己做主,不想鴻均老祖竟也示意他闡教太早涉世,不過為了一己之私竟與凡人爭利,非是正道所行!

元始天尊萬般沒有想到到了今時今日師父鴻均老祖竟還那般偏袒三師弟通天教主,明明是對方違背當初在《封神榜》上的協議,師父卻將罪責都落在自己身上,實在叫他寒心不已!

卻在這時,遠遠來了一個得道高人,搖搖欲墜地墜在崑崙山上的天邊一角——這人不是別人,正是西方教二教主準提道人。

這道人常年喜歡四處周遊,蒐羅些有佛根的弟子“勾引”一二,亦時常來到中土——因他教中緣定的幾個弟子現在三教中的闡教與截教中,所以與這兩教的教主關係頗好,尤其與元始天尊最為交好!

但是他畢竟是要從對方手裡“擄人”的,元始天尊與通天教主對他很是忌憚,因此並不與教中宣揚關於西方教的一切,是以諸多弟子只知道有一個西方教,卻並不知道這教派究竟行的是什麼修行法門!

那準提修行的是佛門心法,於天道上見解自然又與中土有所不同!他此次前來中原卻是因為幾日前忽然被教主接引道人喚到跟前,說是他打坐之時忽然心有所動,掐指一算竟是他西方教與中土的淵源提前出現,如不在此時便將那幾個弟子接來教中,只怕他們會誤入阿修羅道,反誤了修煉時機,那就不妙了!

準提道人一聽這話很是吃了一驚,他知道那幾個弟子日後都是本門教派中高等弟子,非是一般能夠捨棄,因此急急忙忙地來到了中土,尋到了闡教門上!

接引道人口中所說的那幾個弟子自然是燃燈道人幾人,這幾個早已經透過自習佛經通了佛緣,只是恰逢紂皇穿越紊亂天道之時,世上的恩怨曲直再不能同《封神演義》原著裡那般分外明晰,致使這幾個剛剛開了佛家竅門的道人一時惘惘,漸漸開始入了魔道。尤其是那燃燈道人本是一片仁慈佛心想要以殺止殺,不想反而引來天下動盪民不聊生,他心中為此產生的執念與心魔可想一般!

幸得準提道人前來,見到這幾個弟子面上神色便已瞭然,連忙祭出法寶六根清淨竹將這五個弟子六感封住。

☆、七年之養(九)

作者有話要說:

準提道人六根清淨竹祭出,立即叫玉虛宮中五位大弟子靈臺一清。道人又喃喃口中說出佛門靜心平氣的法門要訣,燃燈道人幾個本就是極有慧根之人,聽到口訣心中頓時一片清明,俱是欣喜地在心中道難道西方教便是冀州侯口中的佛教麼?

然後又想到江一春曾說過那佛教的起源地就在西方,如此一來可不就謀合可通了?

於是五人心中愈發通透,魔心也減輕了許多。

準提道人見這幾個弟子已經擺脫了魔心的困擾,心下很是欣慰,卻又道魔心已生,非是一時便能解脫,還是要將這些人帶走方能保住他們不落阿毗地獄。

準提道人意欲將燃燈道人幾個統統帶離這片天道紊亂的地域,但幾位道人先下畢竟是玉虛宮門下,不能就這樣帶走,準提道人便暫時逗留了下來,坐在一座山頭上等著元始天尊歸來。

那元始天尊本就因為師父鴻均老祖偏袒通天教主而氣憤不已,誰知回到教派中又撞上了準提道人。對方還一開口就想將他手下最厲害的五個弟子帶走,這叫他如何能夠忍住?因此十分不客氣地一口氣就拒絕了準提,並且拿當初準提與自己的約定——等到這幾個弟子度過了封神大劫,再將他們帶去西方教中——來堵準提道人。

準提道人知道元始天尊捨不得自己的徒弟,這本是人之常情,他修習的又是佛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