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錢這個事情在張家,不論大錢小錢都叫人心慌肉疼,尤其老張和忠傳,這一點,黎書慧用老土話念了父女倆一輩子,象得夾殼。方言裡的夾殼是貝殼,你若要徒手硬掰,隨你多大的力氣,始終奈何不得。一不注意還要劃破手指,費半天的力,裡面的珍珠沒挖到,自己倒搭了一身的氣力進去。

老張是真摳門的,他的口頭禪總是‘浪費那些整啷個’,從前是窮鬧的,後面成了習慣,一直秉承一塊錢最好一分一厘這樣花。能避免和節省的堅決不花。退萬步講,任何需要出去的錢最好只透過勞動就能直接調換,而不是輾轉還要換成錢再去兌換。因為對他而言進了他口袋的錢都是他的,不能動的,即使一開始掙這個錢就是為了花出去。

鑑於吝嗇不是好聽的詞,晚一輩都只用‘不大方’形容他。他這輩子唯一大方的事情就是花一身的家當來接黎書慧進門,其他事情,即使到現在黎書慧還是月月在他那裡伸手要錢。小一輩的,除了信好和趙盈,其他更沒幾個能得他幾塊糖吃,幾件衣裳穿。

另外,老張的口袋裡千萬不能沒有錢,哪怕統共只有十塊錢呢,十塊錢就是巨資了。給黎書慧買個點柴的打火機,買個包子,買袋鹽,買包種子,買瓶除草劑...十塊錢也能滿足,十塊錢就是希望,只要手腳還是好的,只要還有進來出去的氣,總還有其他的十塊錢進來。

忠傳是老張好習慣壞毛病的繼承人,從小受老張耳濡目染言傳身教,由不大方這個品性延伸出來的著名事件在幾個姊妹裡也一直口耳相傳,到現在許多親近的人總還記的咬牙切齒腦袋打擺。實際就是‘別人家’,別人家有這個,我沒有,別人家有那個,我沒有。好眼氣旁人這個毛病是改不掉的,莫說小孩子,大人都不好改。孩子更純真,目光灼灼的盯著別人手裡東西的模樣更可憐,想要的慾望更純粹,直接。

忠傳有一句名言,是後面幾個姊妹和小輩都聽到說過的,她沒讀過什麼書,說不出什麼大道理,於是指著灶房門口洗衣槽裡的水跟他們比喻:本身就漏,再大拋細灑三兩下舀光,又沒得其他活水進來,你不節約,總有一天舀光你啷個整呢,等著渴死嗎?

其實可以出很多反駁她的論點,但當時年少,大家只是喪著腦袋聽訓,再心頭有異議,聽完了,過一會兒就過去了。

老張和忠傳一輩子雖然沒有窮得吃不起飯,即使在啃樹皮吃人的年代都還有米下鍋,不過老張和忠傳一輩子也沒有發起來。即使老張從前在隊上當幹部,一輩子叫人羨慕多能幹厲害,有忠傳這樣得力的幫手,還培養出來了忠承這麼了不起的大學生。可他一輩子也跟遠近幾座大山裡的人一樣,艱苦而平淡,清苦而平凡。

這樣摳門的父女倆在剛下來三江時曾稍有改變,不過現在忠傳從張家走出去,老張也徹底失去了這個臂膀,使老張父女對金錢的節省這個事更加變本加厲的重視起來。

信友從學校出來,臨過年回家前去看一趟忠傳,他現在可真是懂事的孩子,竟然曉得要拎兩袋水果上門。因他一直拎著這兩袋水果往屋裡擠,嘴上不停哎呀啊哦的叫喚:“快提進去快提進去,本身這香蕉就熟透的,你再擠一哈明天都放不了。”

忠傳只好任他進來把東西放桌上,憂心不已:“買這些來整啷個嘛!上回來就喊你不要買這些!你哥哥不在屋裡平時我又不吃。嬢嬢她一個人又吃不了好多,談你不聽,光浪費錢,光是買些來,我又沒得啷個好拿給你的。”

“我又不是稀罕你拿點啷個給我,你要還啷個給我嘛。”

但忠傳還是不滿意他這種做法,她如今可怕這個:“光這樣談,光是你買來,那規矩都不要了,光是你拿給我,我又拿點啷個給你嘛。”

“那你挑樣貴的給我嘛,你送我我肯定還是要收噻。”他跟潘宏是一個德行,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