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當然,更重要的是把這一切都擺到檯面上,從而撕破所謂的“國朝一統”之皮。弱弱的求一下定閱和月票,無論您看的是不是正版!帝國的朝陽讀者交流群:歡迎你的加入)
第178章 紛亂(求月票)
紛亂!
1892年5月下半旬,對於東亞而言,無疑是一個紛亂之局。
在東洋,決定日本命運的櫪木會戰已然打響,近六十萬日俄兩國軍隊在櫪木縣展開會戰,如果俄國贏得這場戰爭,東京的大門將會向俄國敞開,日軍將再難集結起一支成規模的部隊阻擋來自俄國的入侵。
而在東亞大陸,杭州的起義者們不僅光復了杭州府所屬九縣,縣又先後光復了嘉興府三縣,紹興府兩縣,近六萬義軍大都席捲浙江全省之勢,一舉復東南之勢。
當列強們的眼光開始投向這個新生的“浙江省都督府”,開始探究著起義對清國政治的影響時,朝鮮隨之闖進了人們的視線,準確的來說,是朝鮮統監府以及駐朝新軍。
“清君側”,對於西洋各國的外交官、觀察家以及學者而言,無疑是一個新鮮的名詞,但只要對歷史稍加了解,便會獲知,這不過只是一個“叛亂”的藉口,相比於杭州那些由“暴民”組成的“起義軍”,列強們無疑更關注駐朝新軍。畢竟相比於前者,後者是一支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政府軍。
而更為重要的是,其主導者是清政府官員,其行為是否會對清國的政治走向產生根本性的影響?這是每一個西洋外交官所關注的根本,當西洋外交官紛紛猜測著南北叛亂對清國政治產生的影響時,他們卻在不經意見忽視了東南,忽視了杭州。
實際上。非但西洋外交官如此。甚至就連同清國朝廷亦在某種程度上忽視了東南的這塊疥癬之癢。
一面藍底的“日月旗”於杭州城的上空飄揚著。對於此時的杭州百姓來說,他們似乎已經適應了這面“日月旗”,而於街道兩側的商鋪、酒樓,無論是否自願,都必須懸掛“日月旗”,雖說這大漢都督府並不“大明”的,可並不妨礙他們將“日月旗”作為定製,實際上這完全是那些海外同志的意見。
似乎除去那些海外的同志之外。並沒有多少人意識到“旗幟”的重要性,連同城內的商鋪、酒樓、飯館不得不花錢買下“日月旗”,將其插於店門前的掌櫃們,亦不知道這代表著什麼,似乎在他們看來這旗幟就是某種程度上的“順民”的標誌。
“順民”
無論是在任何時代,對於國人而言,甘為順民無疑是最好的選擇,也是對自己最有利的選擇,在兵荒馬亂時,更是如此。不過許是因為當年的戰亂中“匪過殺盡剃髮,兵過殺盡全發。”的禍亂。百姓對於都督府頒佈的“剪辮令”卻多少牴觸,可縱是再般牴觸,亦不得不剪掉辮子,畢竟那大街上可是有巡城的兵丁,見著有人沒剪辮子,便會撲上去。
砍頭?
大傢伙都是漢人,自然不會做的那麼過,可被兵丁抓住了,就會用刺刀齊著根的割斷辮子,甚至就連那辮子都給沒收了,若是自己剪了,還能留長些,把辮子小心收起來,不定什麼時候還能派上用場。
幾日下來,這杭州城雖說再見不著辮子,可於這城中卻盡是些髮梢近肩,披散著半長髮的男人,只有那些義軍兵勇方才會如和尚一般剃上光頭,盡剪辮子。
“信心!”
“錢塘樓”二樓的包間內,幾名穿著軍裝青年在店小二將一道菜上來時,其中一人開口說道。
“你看,這小二的頭髮梢都留到肩膀上,這就是心不在我的表現,他們還等著清軍打來時,重新把辮子給接上!”
放下手中的筷子,趙錢禮的眉頭猛然一鎖,盯著窗外街上那些披散著頭髮的人狠聲說道。
“這些人當真是做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