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部分(第1/5頁)
章節報錯
“根據我們目前掌握的情報,全國八旗兵力為250078人,其中駐防北京和直隸148200人,駐防關東地區45117人,綠營兵力440413人,其中駐直隸40805人,駐山東17667人,總計全國常備軍69萬餘人。這69萬人雖看似頗多,可實則全不堪一擊,只需要三至四個警察機動大隊,即可以橫掃關東地區旗兵,當然為了妥協起見,機動警察部隊可用於對敵戒備。”
提及八旗與綠營兵時,商德全的臉上全是一副輕蔑之色,在他看來八旗兵也好,綠營兵這些“經世祖制之兵”不過只是一群拿著洋槍的平民,甚至連平民亦有之不足,甚至於輕蔑都有些看得起他們,準確的來說,商德全壓根就沒把他們算做滿清軍力的一部分。
聽商德全這麼說,唐浩然則不自覺地點點頭,商德全說的是事實,別說是這個年代,縱是早在平定三藩時,當年所謂的“滿萬不可敵”八旗兵便不可用,如此才有了綠營,至於現在八旗兵早已頹廢不堪,不再作為一支能征慣戰的部隊存在,而僅是作為征服者的一種標誌繼續存在著。
綠營的情況也差相彷彿。政治腐敗,軍官空談韜略缺乏指揮才能,貪汙腐化訓練廢弛。武器落後,彈藥不足,紀律敗壞不復行伍,空額橫行,士兵糜爛。這隻在清中期開始成為朝廷武力支柱的部隊到太平天國時,便已成為了“無用之兵”。
這所謂的69萬大軍,實際上就是69萬隻不堪一擊的散兵遊勇,全不足為懼。亦不足為持,連淮軍精銳都看不上的商德全,自然看不上這幾十萬散兵遊勇。
“滿清朝廷諸軍中唯一的例外是鎮壓太平天國後,是其在綠營基礎上按照湘淮軍鄉勇的組織和訓練標準挑選精銳訓練的“練軍”。
這隻部隊總人數約10萬人,表面上看似數倍於我軍。但一方面因分散駐紮在全國各地,擔負守負國家之任,能在第一時間呼叫參戰的只有駐直隸、山東等地的練軍;另一方面各地練軍訓練水平參差不一,戰力差距懸絕,相對來說。也只有直隸等處的練軍如北洋衙門直接管轄的陸營可堪上戰場;第三。就是訓練水平可以保證的直隸等省練軍。戰鬥力高於綠營,但依舊不能滿足對我軍作戰的需要
因此在八旗和綠營的69萬人中,真正可以被滿清朝廷調上陸戰戰場的,只有綠營“練軍”中的一小部分。其餘60餘萬人,只能是坐糜糧餉,一無所用。所以……”
商德全將上身傾斜過去,鄭重地說到。
“目前如我軍越過鴨綠江,一路向榆關(1)進攻。那麼除旅順、青泥窪(2)一帶淮軍陸營、炮臺兵尚可一戰外,其它如綠營、八旗者,全不足為懼,如若進擊點以鴨綠江為線,至京城不過1800裡,以我軍所擅長之行軍,雖無鐵路相持,預計一個半月內可攻至榆關一線,如此一來,可形成對京城的直接威脅!”
直接威脅京畿。這是參謀部依照滿清朝廷的心態制定的計劃。
“待攻入榆關一線後,可透過爆破作業等方式越過長城。形成進逼京畿之勢,在清軍主力反應過來之前,透過對京畿要地的直接威脅,迫使清廷簽署城下之盟!”
城下之盟!
待商德全說出這四個字之後,眾人頓時如恍然大悟一般的長鬆了一口氣,原來不是一戰而定乾坤,而是迫使朝廷作出讓步,形成朝鮮在事實上的半獨立,進而擺脫朝廷對統監府的鉗制,而不像現在這般,做事都披著張皮,帶著個面具,想邁開步子,卻又有種種顧忌。
在眾人長鬆口氣的時候,唐浩然卻因參謀部的計劃,想到了另一個時空中“9。18”,日軍只用了兩個半師團即橫掃整個東北,進而建成所謂的滿洲國,並以滿洲國為全面佔領中國的總後方基地。
對於滿清的脾性唐浩然非常清楚,於滿清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