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下重新開戰的口實的地步),中國正好可以要求追查懲辦兇手,最好能扯在明治天皇身上,藉此把日本人的這個“民族象徵”想辦法去掉。
大英帝國的外交官們可不是傻瓜,這點意思要是都聽不出來。大英帝國地氣數也就該盡了。
英國人果然不出所料,立刻表示“這種罪行應該受到審判和懲罰”,原以為英國人會藉此拖延下時間再給答覆,但讓孫綱他們沒想到的是,英國人這次的辦事效率有些“高過頭了”。
斐利曼特告訴張蔭桓和金舜姬,英軍在“攻佔”東京後,在一處日軍堡壘裡發現了一些被囚禁的“特殊犯人”,據守衛地日軍士兵交待,這些人是朝鮮國王李熙,李熙的父親興宣大院君李應和世子李。英軍士兵遂將他們救出,但無法確定他們的真實身份,他們現在“已經被很好的看護起來,並得到了良好的照顧”,如果朝鮮使團能夠確定國王的身份,“英**人將為他們拯救了一位國王而感到高興和自豪”。
這個訊息確實讓孫綱他們有些始料未及,金舜姬說她見過國王和大院君,但沒有見過世子,金詠慶說他見過國王和大院君的畫像。也沒見過世子,但聽說世子還應該有個妹妹,孫綱和張蔭桓商量了一下,先對英國方面所做地努力“表示感謝”,然後決定讓朝鮮使團先去辨認國王,如果是正主兒的話就開始進入下一程式,“追懲兇手和幕後主使者”。
同時。按商量好的。張蔭桓先對張伯倫大肆“頌揚”了一番英國的“仗義”,同時又說“日人兇暴野蠻。囚禁殺害別國王室,可見其民難治”,表示了對英國管理這個“禽獸之邦”的主要部分“恐力有未逮”的“擔憂”,張伯倫一聽立刻“心領神會”,表示有一個辦法可以解決,希望能夠得到中國的“支援”。
英國現在最希望的是能夠有效維持在日本的既得利益,但又不過於牽扯太多的兵力在日本(***,好事全你們家地),他們想出的辦法是,英國“退出”在日本的佔領區,同各國一道“共同維持日本的領土和主權的完整”(實際上是讓日本成為英國的“保護國”),其他列強佔領的地區算是日本給他們的“租借地”,仿照“香港舊例”,約定租期,並由日本政府賠償各國(包括中國和朝鮮)“兵費”,“以資補過”。
看樣子,日本人為了避免亡國,還真的照著這個“英日合邦”地計劃來了。
英國人也心知肚明,花費這麼多的人力物力佔領貧窮的日本是很不划算的,而且這還是在日本人故意“放水”的情況下才辦到的,為了最大限度地保證英國的利益,還不如“大方一點”,把自己所佔地地盤讓出去給列強作個榜樣,讓日本名義上恢復“獨立”,以同列強簽訂不平等條約來滿足列強地侵略胃口,維持亞洲的“制衡均勢”。
張伯倫還透露,這個“建議”已經得到了美國地“支援”。
大英帝國的這個如意算盤打得好啊!
佔地最多的英國這麼一樹立“榜樣”,又得到美國的支援,其它列強恐怕還真就得尋思尋思了,如果中國(加上朝鮮)也同意的話,在亞洲兵力極為有限的法國和德國也可能會同意,佔地第二多的俄國即使不同意,可作為“少數派”,想扭轉局面恐怕也很困難。
這樣,英國既可以保持在日本的優勢利益,還能獲得日本人的感激,間接也達到了抑制俄國擴張的目的,可謂“一舉三得”。
但是這樣一來,一個“主權獨立”(實際上受英國控制)“領土完整”的日本,不知道什麼時候,又會成為中國的心腹大患。
孫綱看著一臉“誠懇”的張伯倫,心下暗自竊笑,如果是在以前,大清帝國的那些昏庸之輩外交上只求“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說不定就同意了。可這回,英國人碰上的是“幾千年才出一隻”的“小小蝴蝶”,嘿嘿,還想抓中國